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工人、农民、青年、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工作论文

中国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研究

中文摘要第4-6页
英文摘要第6-8页
目录第9-12页
引言第12-31页
    一、选题依据与意义第12-14页
    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26页
    三、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第26-29页
    四、研究重难点与不足第29-31页
第一章 中国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学理分析第31-51页
    一、中国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内涵解析第31-4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基本概念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组织主体第33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关系模式第38-40页
    二、中国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理论基础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西方治理理论中的治理与善治思想第42-43页
    三、中国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客观条件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历史必然性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现实可能性第45-48页
    四、中国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现实意义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调和国家与乡村社会的紧张关系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完善现代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推进农村基层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第49-51页
第二章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基层互动治理关系变迁的历史与逻辑第51-68页
    一、建国以来农村基层互动治理关系的变迁历程第51-5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农村基层政权体制初步确立时期的农村基层互动治理关系(1949—1958)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人民公社体制时期的农村基层互动治理关系(1958—1983)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“乡政村治”体制时期的农村基层互动治理关系(1983—至今)第57-59页
    二、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基层互动治理关系变迁的基本特点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权力运行主体从一元向多元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权力运行结构从集权向分权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权力运行方式从人治向法治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权力运行环境从封闭向开放第62-63页
    三、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基层互动治理关系变迁的逻辑动因第63-6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国家力量与社会力量的交互博弈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传统惯性与现代变革的交互激荡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公共权力与个体权利的交互融合第66-68页
第三章 中国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现实境遇第68-84页
    一、现阶段中国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发展现状第68-76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农村基层互动治理面临的复杂环境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主要实践形式第71-7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农村基层互动治理实践的功能导向第75-76页
    二、现阶段中国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实践困境第76-8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关系尚未理清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主体职能混乱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社会基础薄弱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路径依赖困境第79-80页
    三、现阶段中国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困境归因第80-8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相关法律制度供给失位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传统治理体制惯性制约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乡村治理资源配置失衡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农村既得利益者的阻挠第83-84页
第四章 美国地方互动治理的经验借鉴第84-98页
    一、美国地方互动治理的历史与现实基础第84-8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悠久的地方自治传统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渐进的地方治理革新第86-87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多元的公民参与文化第87-89页
    二、美国地方互动治理的过程与主要方式第89-9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美国地方互动治理的运行过程第89-9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美国地方互动治理的主要方式第91-94页
    三、美国地方互动治理的基本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第94-9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美国地方互动治理的基本经验第94-96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对中国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启示第96-98页
第五章 中国农村基层互动治理机制的构建第98-118页
    一、中国农村基层互动治理机制的构建原则第98-10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以坚持党的统一领导为重要保障第98-9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改革目标第99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为发展方向第99-100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以保障农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第100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以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根本导向第100页
    二、中国农村基层互动治理机制的运行要素第100-103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农村基层互动治理机制运行的主体条件第10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农村基层互动治理机制运行的组织机构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农村基层互动治理机制运行的制度基础第102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农村基层互动治理机制运行的社会环境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农村基层互动治理机制运行的文化因素第103页
    三、中国农村基层互动治理机制的体系构成第103-11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以农村基层党组织为依托的领导协调机制第104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以农村基层人大为依托的权力制衡机制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以农村基层政府为依托的公共服务机制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以农村基层村民自治组织为依托的民主管理机制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(五)以农村基层社会组织为依托的协同治理机制第107-108页
        (六)以农村基层社会精英为依托的协商参与机制第108-110页
    四、当前中国农村基层互动治理机制良性运行的现实途径第110-1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明确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主体职责第110-11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完善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法律制度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规范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运行程序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建立农村基层互动治理的绩评机制第116-118页
结语第118-120页
参考文献第120-127页
后记第127-129页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第129页

论文共12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文化交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
下一篇:网络舆论背景下的中国政府治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