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设计论文--民用建筑论文--公共建筑论文--展览馆、博物馆、美术馆论文

遗址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研究--以西安地区为例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1 绪论第10-24页
    1.1 课题提出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课题提出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相关概念释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遗址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遗址博物馆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展陈空间第13页
    1.3 课题研究的内容、目的及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页
    1.4 课题研究现状分析第14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国内遗址保护展示与西安地区遗址博物馆的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国外遗址保护展示与遗址博物馆的现状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国内理论研究现状第16-20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、结构和框架图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论文结构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论文框架图第22-24页
2 遗址博物馆概述第24-40页
    2.1 遗址的特性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遗址类型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遗址的保护原则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遗址的保护与展示模式第25-27页
    2.2 遗址博物馆的特性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遗址博物馆分类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遗址博物馆的职能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遗址博物馆的特殊性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遗址博物馆的发展趋向第30-31页
    2.3 遗址博物馆的功能演变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遗址博物馆的功能及流线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博物馆的功能演变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2.4 西安地区遗址博物馆现状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西安地区遗址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西安地区遗址博物馆现状第36-39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9-40页
3 遗址博物馆展陈空间设计概述第40-50页
    3.1 展陈空间设计与博物馆建筑的关系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展陈设计与建筑设计的不可分裂性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展陈空间与建筑形式的博弈第42-43页
    3.2 展陈空间设计的理念发展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保护性原则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民众的认同感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观者的互动体验感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空间的趣味性第47页
    3.3 展陈空间分析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遗址与展陈空间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观者与展陈空间第47-4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4 遗址对展陈空间设计影响因素第50-66页
    4.1 展示方式与展线组织第50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覆盖模式遗址博物馆的展示方式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“区外”模式遗址博物馆的展线组织第53-56页
    4.2 展陈空间的光线处理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自然采光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人工照明第57-59页
    4.3 过渡空间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视觉暗适应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文化符号的提取与应用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地上空间与地下空间衔接第60-61页
    4.4 展陈空间固有设施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立体展示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影像文字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场景空间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电子辅助设施第63-64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64-66页
5 观者与展陈空间设计的关联性第66-84页
    5.1 展陈空间尺度的塑造第66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尺度与比例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展陈空间的人性化尺度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空间的绝对尺度与相对尺度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寻求平衡的空间尺度关系第72-73页
    5.2 展陈空间观者的行为活动第73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展陈空间参观人数的合理密度第73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参观者观展的时间、目的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参观者的疲劳度第75-76页
    5.3 展陈空间观者的空间感受第76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空间光效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空间基本色调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空间材质感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主题场景空间及数字技术的应用第80-82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82-84页
6 西安地区遗址博物馆展陈空间案例分析第84-110页
    6.1 大唐西市博物馆第84-9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遗址保护与展示现状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博物馆空间构成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空间流线及使用方式第86-89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展陈设施与空间效果第89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参观者行为活动研究第90-94页
    6.2 汉阳陵遗址博物馆第94-10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遗址保护与展示现状第9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博物馆空间构成第95-9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空间流线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展陈设施与空间效果第97-10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参观者行为活动研究第100-104页
    6.3 设计策略第104-10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空间尺度的多元化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空间布局的人性化第105-10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第108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08-110页
7 总结第110-112页
    7.1 论文主要结论第110-111页
    7.2 不足与展望第111-112页
致谢第112-114页
主要参考文献第114-118页
图录第118-122页
表录第122-124页
附录1 西安地区遗址博物馆踏勘一览表第124-126页
附录2 遗址博物馆调查问卷第126-130页
附录3 遗址博物馆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第130-136页
附录4 对遗址博物馆管理者调查问卷第136-138页
附录5 对遗址博物馆管理者调查问卷数据分析第138-140页

论文共14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城市文脉与重要节点的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设计研究
下一篇:基于类型学的西安顺城巷公共开放空间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