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城市文脉与重要节点的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设计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10-24页 |
1.1 课题的提出和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.1 研究课题的缘由 | 第11-12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| 第13-15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4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22页 |
1.4.1 城市文脉建筑设计的相关研究 | 第15-18页 |
1.4.2 城市重要节点建筑的相关研究 | 第18-22页 |
1.5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| 第22-23页 |
1.6 小结 | 第23-24页 |
2 西安城市文脉研究 | 第24-44页 |
2.1 城市文脉 | 第24页 |
2.2 西安城市文脉概况 | 第24-29页 |
2.2.1 自然环境现状 | 第25-26页 |
2.2.2 城市文化内涵 | 第26页 |
2.2.3 传统建筑风貌 | 第26-27页 |
2.2.4 城市空间格局 | 第27-29页 |
2.3 现代西安城市建筑发展脉络 | 第29-32页 |
2.3.1 公元1949年至1978年:现代转型 | 第29-30页 |
2.3.2 公元1979年至2008年:当代转型 | 第30-31页 |
2.3.3 公元2009年至今:多元发展 | 第31-32页 |
2.4 城市文脉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方式 | 第32-34页 |
2.4.1 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性 | 第32-33页 |
2.4.2 与城市中现有建筑的对立统一性 | 第33页 |
2.4.3 城市环境中人的心理继承性 | 第33页 |
2.4.4 城市空间肌理的连续性 | 第33-34页 |
2.5 传承西安城市文脉的建筑设计方法研究 | 第34-42页 |
2.5.1 整体继承 | 第34-36页 |
2.5.2 中式折中 | 第36-38页 |
2.5.3 传统城市空间肌理的传承 | 第38-40页 |
2.5.4 传统形式的提炼与再创造 | 第40-42页 |
2.6 小结 | 第42-44页 |
3 城市重要节点建筑研究 | 第44-56页 |
3.1 城市重要节点的基本概念 | 第44-46页 |
3.1.1 城市重要节点的定义与类型 | 第44-46页 |
3.1.2 城市重要节点的基本特征 | 第46页 |
3.2 城市重要节点与建筑的关系 | 第46-48页 |
3.2.1 城市重要节点中建筑的设计意义 | 第46-47页 |
3.2.2 影响城市重要节点风貌的建筑设计要素 | 第47-48页 |
3.3 城市重要节点建筑的设计方法研究 | 第48-54页 |
3.3.1 交通流线组织 | 第49-50页 |
3.3.2 公共空间打造 | 第50-52页 |
3.3.3 建筑景观形象 | 第52页 |
3.3.4 生态环境梳理 | 第52-53页 |
3.3.5 城市文脉风貌 | 第53-54页 |
3.4 小结 | 第54-56页 |
4 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项目概况 | 第56-74页 |
4.1 项目基本情况 | 第56-59页 |
4.2 项目所在城市节点的区域文脉与空间分析 | 第59-71页 |
4.2.1 陕西省图书馆、美术馆 | 第61-65页 |
4.2.2 陕西省信息大厦 | 第65-67页 |
4.2.3 长安大学 | 第67-68页 |
4.2.4 陕西省工业展览馆 | 第68页 |
4.2.5 兴善寺 | 第68-70页 |
4.2.6 西安音乐学院 | 第70-71页 |
4.3 项目周边环境综述 | 第71-73页 |
4.4 小结 | 第73-74页 |
5 基于西安城市文脉的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设计策略 | 第74-96页 |
5.1 项目基于西安城市文脉的设计原则 | 第74页 |
5.1.1 尊重地域性 | 第74页 |
5.1.2 遵从时代性 | 第74页 |
5.2 传统形式的提炼与演绎 | 第74-88页 |
5.2.1 传统屋顶形式的抽象 | 第75-77页 |
5.2.2 建筑及其环境的细部表现 | 第77-80页 |
5.2.3 传统韵味的材料表现 | 第80-83页 |
5.2.4 与传统意境相呼应的内部空间设计 | 第83-88页 |
5.3 传统空间机理的继承与发展 | 第88-92页 |
5.3.1 传统建筑空间序列 | 第89页 |
5.3.2 适宜的建筑体量 | 第89-92页 |
5.4 追求传统建筑形制的现代施工过程 | 第92-94页 |
5.5 小结 | 第94-96页 |
6.基于城市重要节点的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设计策略 | 第96-126页 |
6.1 项目基于城市重要节点的设计原则 | 第96-98页 |
6.1.1 指向性原则 | 第96页 |
6.1.2 承载性原则 | 第96页 |
6.1.3 聚集性原则 | 第96-97页 |
6.1.4 优化性原则 | 第97-98页 |
6.2 合理组织交通流线 | 第98-101页 |
6.3 塑造有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 | 第101-109页 |
6.3.1 建筑与街巷宜人的空间尺度 | 第102-104页 |
6.3.2 塑造通透性的建筑沿街面 | 第104-105页 |
6.3.3 增加公共空间的可停留性 | 第105-106页 |
6.3.4 建筑所在节点的整体性塑造与特色强化 | 第106-109页 |
6.4 营造建筑景观形象 | 第109-111页 |
6.4.1 塑造建筑的标志功能 | 第110页 |
6.4.2 增强城市的认知度 | 第110-111页 |
6.5 打造高质量的绿色生态空间环境 | 第111-113页 |
6.5.1 与建筑融合的环境景观设计 | 第111-112页 |
6.5.2 绿色建筑方面的设计 | 第112-113页 |
6.6 城市重要节点与城市文脉的关系及其塑造手段 | 第113-116页 |
6.6.1 城市重要节点与城市文脉的关系 | 第113-114页 |
6.6.2 城市重要节点中城市文脉的塑造手段 | 第114-116页 |
6.7 项目基于城市重要节点空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16-118页 |
6.7.1 设计阶段存在问题 | 第116-117页 |
6.7.2 运营阶段存在问题 | 第117-118页 |
6.8 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厅的其他方案分析 | 第118-125页 |
6.8.1 方案一 | 第119-121页 |
6.8.2 方案二 | 第121-123页 |
6.8.3 方案三 | 第123-124页 |
6.8.4 总结 | 第124-125页 |
6.9 小结 | 第125-126页 |
7 结论 | 第126-128页 |
7.1 课题研究的结论 | 第126页 |
7.2 课题研究的不足 | 第126-128页 |
致谢 | 第128-1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0-134页 |
图表目录 | 第134-139页 |
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1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