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1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1.2.1 隧道施工造成地层位移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2 地铁隧道近接既有建(构)筑物施工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6-20页 |
1.3.1 依托工程概况 | 第16-17页 |
1.3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1.3.3 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2 区间隧道暗挖施工地层沉降特性及控制研究 | 第20-42页 |
2.1 工程概况 | 第20-22页 |
2.2 Peck法与随机介质理论的基本理论 | 第22-24页 |
2.2.1 Peck法及其基本原理 | 第22-23页 |
2.2.2 随机介质理论及其基本原理 | 第23页 |
2.2.3 Peck法与随机介质理论的对比分析 | 第23-24页 |
2.3 地表沉降计算方法 | 第24-29页 |
2.3.1 基于Peck法和随机介质理论的地表沉降计算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3.2 浅埋隧道施工地表沉降计算式 | 第25-27页 |
2.3.3 Peck公式适用范围分析 | 第27-29页 |
2.4 基于条分法的隧道施工地层沉降计算方法研究 | 第29-37页 |
2.4.1 条分法计算地层沉降影响半径 | 第29-31页 |
2.4.2 条分法计算地层沉降影响半径实例分析 | 第31-37页 |
2.5 近接建(构)筑物沉降分析及控制措施 | 第37-41页 |
2.5.1 近接建(构)筑物概况 | 第37-38页 |
2.5.2 近接建(构)筑物沉降变形分析 | 第38-40页 |
2.5.3 近接建(构)筑物施工沉降控制措施 | 第40-41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3 隧道“零距离”下穿既有地铁车站施工技术研究 | 第42-66页 |
3.1 下穿地铁车站段区间隧道概况 | 第42-43页 |
3.2 “零距离”下穿地铁车站施工方案比选分析 | 第43-53页 |
3.2.1 “零距离”下穿段施工方案初步确定 | 第43-46页 |
3.2.2 下穿施工方案数值模拟 | 第46-48页 |
3.2.3 下穿施工模拟结果分析 | 第48-53页 |
3.2.4 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的下穿方案确定 | 第53页 |
3.3 “零距离”下穿施工车站沉降控制方案研究 | 第53-64页 |
3.3.1 深孔注浆方案及控制效果分析 | 第53-58页 |
3.3.2 千斤顶顶升控制效果及控制方案研究 | 第58-64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4 下穿有轨电车轨道区间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| 第66-86页 |
4.1 下穿段工程概况与施工组织 | 第66-67页 |
4.2 下穿段竖井与横通道施工影响分析 | 第67-77页 |
4.2.1 竖井转横通道施工 | 第68-69页 |
4.2.2 竖井转横通道施工方案数值模拟 | 第69-75页 |
4.2.3 基于数值模拟分析的施工方案确定 | 第75-77页 |
4.3 区间隧道下穿施工方案确定 | 第77-84页 |
4.3.1 施工方案数值模拟 | 第78-80页 |
4.3.2 施工方案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| 第80-83页 |
4.3.3 基于数值模拟的区间隧道施工控制 | 第83-8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84-86页 |
5 结论与展望 | 第86-88页 |
5.1 结论 | 第86-87页 |
5.2 展望 | 第87-88页 |
致谢 | 第88-8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9-95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成果 | 第9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