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5页 |
一、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二、文献综述 | 第10-20页 |
(一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6页 |
(二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20页 |
三、概念界定 | 第20-21页 |
四、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21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五、研究创新与不足 | 第22-25页 |
(一) 研究创新 | 第22-23页 |
(二) 研究不足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英国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分析 | 第25-43页 |
一、Ditch The Label校园欺凌数据分析 | 第25-36页 |
(一) 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频率 | 第26-28页 |
(二) 欺凌行为 | 第28-29页 |
(三) 欺凌者与被欺凌者的角色特征 | 第29-32页 |
(四) 被欺凌者是否选择将欺凌告知学校或他人 | 第32-34页 |
(五) 欺凌发生后对欺凌者和被欺凌者的影响 | 第34-36页 |
二、英国几种典型的欺凌类型 | 第36-43页 |
(一) 种族欺凌 | 第36-38页 |
(二) SEN儿童的欺凌 | 第38-39页 |
(三) 同性恋欺凌 | 第39-41页 |
(四) 性欺凌 | 第41-43页 |
第三章 英国校园欺凌防治策略 | 第43-65页 |
一、国家层面政策及法律保障体系 | 第43-47页 |
(一)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末 | 第43-45页 |
(二)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20年代 | 第45-47页 |
二、地方郡教育部门政策的出台——以萨里郡为例 | 第47-57页 |
(一) 萨里郡《指导方针》对欺凌概念的说明和相关问题的指导 | 第48-51页 |
(二) 萨里郡《指导方针》对学校制定反校园欺凌政策的要求 | 第51-55页 |
(三) 萨里郡《指导方针》对学校处理欺凌问题的建议 | 第55-57页 |
三、学校具体反欺凌条例的制订——以芒特普莱森特学校为例 | 第57-62页 |
(一) 芒特普莱森特学校反欺凌政策对欺凌内容的阐述 | 第57-60页 |
(二) 芒特普莱森特学校对欺凌的预防与处理 | 第60-62页 |
四、社会专业组织 | 第62-65页 |
(一) 反欺凌联盟 | 第62-63页 |
(二) 戴安娜奖 | 第63-65页 |
第四章 英国校园欺凌防治策略评析与借鉴 | 第65-75页 |
一、英国校园欺凌防治策略评析 | 第65-71页 |
(一) 重视普及反欺凌意识,有效预防欺凌 | 第65-66页 |
(二) 建立欺凌事件上报机制,及时知情 | 第66-67页 |
(三) 明确职责共同合作,有效处理欺凌事件 | 第67-69页 |
(四) 跟踪后续进展,减弱欺凌的消极影响 | 第69-70页 |
(五) 确立记录存档制度,注重经验总结 | 第70-71页 |
二、英国校园欺凌防治策略对我国的借鉴 | 第71-75页 |
(一) 完善校园欺凌法律法规 | 第71-72页 |
(二) 建立系统的学校治理机制 | 第72-73页 |
(三) 形成学校、家庭和社会机构的联动网络 | 第73-74页 |
(四) 构建关系各方协同合作机制 | 第74-75页 |
结语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7页 |
致谢 | 第87-8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成果 | 第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