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| 第8-10页 |
1.1.1 论文选题背景 | 第8-10页 |
1.1.2 论文选题意义 | 第10页 |
1.2 电动汽车电磁兼容研究概述 | 第10-12页 |
1.3 动力电池特性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.1 动力电池电气特性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1.3.2 动力电池电磁兼容特性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| 第13-16页 |
2 动力电池系统电磁兼容特性分析 | 第16-28页 |
2.1 电磁兼容问题产生的三要素 | 第16-17页 |
2.1.1 干扰源 | 第16页 |
2.1.2 传播路径 | 第16-17页 |
2.1.3 敏感体 | 第17页 |
2.2 传导耦合方式 | 第17-21页 |
2.2.1 电路性耦合 | 第17-19页 |
2.2.2 电场(电容性)耦合 | 第19页 |
2.2.3 磁场(电感性)耦合 | 第19-20页 |
2.2.4 电容性耦合与电感性耦合综合考虑 | 第20-21页 |
2.3 传导干扰实验与模型仿真 | 第21-23页 |
2.3.1 共模和差模 | 第21页 |
2.3.2 差模干扰与共模干扰电流的提取 | 第21-22页 |
2.3.3 差模电压和共模电压的提取测量 | 第22-23页 |
2.3.4 传导干扰建模仿真 | 第23页 |
2.4 动力电池在电动汽车整车电磁兼容中的研究 | 第23-27页 |
2.4.1 电动汽车高压电气系统简介 | 第23-25页 |
2.4.2 传导 EMI 在动力电池上的干扰耦合分析 | 第25-2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3 传导 EMI 影响下的动力电池阻抗特性研究 | 第28-38页 |
3.1 电解液离子移动对电池阻抗特性的影响研究 | 第28-30页 |
3.2 电池极化效应对电池阻抗特性的影响研究 | 第30-33页 |
3.3 集肤效应对电池阻抗特性的影响研究 | 第33-35页 |
3.4 动力电池全频特性影响因素 | 第35-3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4 电动汽车运行条件对动力电池阻抗特性的影响 | 第38-44页 |
4.1 动力电池老化对电池阻抗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4.2 温度对电池阻抗影响 | 第40-42页 |
4.3 荷电状态对电池阻抗特性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5 动力电池高频阻抗特性分析及模型研究 | 第44-74页 |
5.1 动力电池高频阻抗的测量 | 第44-45页 |
5.2 动力电池高频数学模型研究 | 第45-52页 |
5.2.1 动力电池单体高频数学模型 | 第47-49页 |
5.2.2 动力电池电池组高频频数学模型 | 第49-52页 |
5.3 动力电池高频电路模型研究 | 第52-60页 |
5.3.1 电池单体高频电路模型 | 第52-57页 |
5.3.2 电池组高频电路模型 | 第57-60页 |
5.4 基于矢量匹配法的高频电路模型 | 第60-72页 |
5.4.1 电池单体高频电路模型 | 第66-69页 |
5.4.2 电池组高频电路模型 | 第69-72页 |
5.5 不同建模方法的对比分析 | 第72-73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6 动力电池阻抗模型在整车电磁兼容研究中的应用 | 第74-80页 |
6.1 干扰源的提取 | 第74-75页 |
6.2 耦合模型及仿真 | 第75-78页 |
6.2.1 动力电池干扰耦合等效模型 | 第75-77页 |
6.2.2 动力电池干扰耦合仿真 | 第77-78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78-80页 |
7 总结与展望 | 第80-82页 |
7.1 论文主要工作及结论 | 第80-81页 |
7.2 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81-82页 |
致谢 | 第82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8页 |
附录 | 第8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