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6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8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9-14页 |
1.2.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9-10页 |
1.2.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0-14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4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1.4.2 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相关概念阐释 | 第16-18页 |
2.1 城市街道办事处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6页 |
2.1.1 城市街道办事处 | 第16页 |
2.1.2 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 | 第16页 |
2.2 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关理论介绍 | 第16-17页 |
2.2.1 社区自治理论 | 第16页 |
2.2.2 社群主义理论 | 第16-17页 |
2.2.3 新公共管理理论 | 第17页 |
2.3 深化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| 第17-18页 |
2.3.1 深化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是城市基层管理改革的核心 | 第17页 |
2.3.2 深化城市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 | 第17-18页 |
第3章 深圳市宝安区街道办事处管理现状分析 | 第18-43页 |
3.1 深圳市宝安区街道办事处调查问卷的编制 | 第18-21页 |
3.1.1 街道管理公众满意度量表维度的构想 | 第18-19页 |
3.1.2 街道管理公众满意度测评量表的构建 | 第19-20页 |
3.1.3 街道管理调查问卷的编制 | 第20-21页 |
3.2 研究对象 | 第21-23页 |
3.3 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| 第23-32页 |
3.3.1 街道办事处公众满意度量表的信度分析 | 第23-25页 |
3.3.2 街道办事处公众满意度量表的效度分析 | 第25-28页 |
3.3.3 深圳市宝安区街道办事处管理现状分析——基于辖区居民的视角 | 第28-29页 |
3.3.4 深圳市宝安区街道办事处管理现状分析——基于工作人员的视角 | 第29-32页 |
3.4 深圳市宝安区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| 第32-43页 |
3.4.1 宝安区各街道设立的历史背景 | 第32页 |
3.4.2 宝安区街道办事处的主要职责 | 第32-33页 |
3.4.3 宝安区街道办事处的机构设置及职能 | 第33-39页 |
3.4.4 宝安区街道办事处的管理体制现状 | 第39-40页 |
3.4.5 宝安区街道办事处的管理体制问题分析 | 第40-43页 |
第4章 国内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介绍 | 第43-49页 |
4.1 安徽铜陵模式——“撤销街道办,区直管社区” | 第43-45页 |
4.1.1 铜陵概况 | 第43页 |
4.1.2 剖析“铜陵模式” | 第43-45页 |
4.2 广州荔湾模式 ——“一队伍三中心” | 第45-47页 |
4.2.1 荔湾概况 | 第45页 |
4.2.2 剖析“荔湾模式” | 第45-47页 |
4.3 深圳市南山区“桃源模式” | 第47-49页 |
4.3.1 桃源概况 | 第47页 |
4.3.2 剖析“桃源模式” | 第47-49页 |
第5章 完善宝安区街道办事处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| 第49-53页 |
5.1 坚持三步走,建立“宝安模式” | 第49-52页 |
5.1.1 整合街道办与社区工作站 | 第50页 |
5.1.2 调整街道办规模,明确街道办职能 | 第50-51页 |
5.1.3 转变区政府职责,将区政府改为市政府的派出机构 | 第51-52页 |
5.2 积极引入社会中介机构的力量,推进服务社会化 | 第52页 |
5.3 加强居委会和业委会自治,建立三方联动机制 | 第52-53页 |
结语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附录A:街道管理调查问卷 | 第58-64页 |
附录B: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