卡尔纳普“意义公设”概念研究
| 摘要 | 第4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绪论 | 第9-14页 |
| 第一章 卡尔纳普“意义公设”概念的产生背景 | 第14-25页 |
| 1.1 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二分 | 第14-19页 |
| 1.1.1 分析与综合二分的背景 | 第14-16页 |
| 1.1.2 卡尔纳普对分析命题与综合命题的理解 | 第16-19页 |
| 1.2 从逻辑句法到逻辑语义学 | 第19-21页 |
| 1.3 塔斯基对真理的阐述 | 第21-25页 |
| 1.3.1 说谎者悖论 | 第22页 |
| 1.3.2 “真”定义的两个条件 | 第22-23页 |
| 1.3.3 “真”的定义 | 第23-25页 |
| 第二章 卡尔纳普的外延内涵方法 | 第25-37页 |
| 2.1 卡尔纳普的语义学系统 | 第25-30页 |
| 2.1.1 从外延语义学到内涵语义学 | 第25-27页 |
| 2.1.2 引进内涵的必要性 | 第27-30页 |
| 2.2 外延内涵方法 | 第30-37页 |
| 2.2.1 L-真和状态描述 | 第31-34页 |
| 2.2.2 外延与内涵 | 第34-37页 |
| 第三章 卡尔纳普“意义公设”的内涵 | 第37-47页 |
| 3.1 卡尔纳普“意义公设”的概念 | 第37-42页 |
| 3.1.1 意义公设 | 第38-40页 |
| 3.1.2 意义公设与蕴涵关系 | 第40-42页 |
| 3.2 卡尔纳普“意义公设”概念的意义 | 第42-47页 |
| 3.2.1 对分析概念的辩护 | 第42-45页 |
| 3.2.2 对同义性的定义 | 第45-47页 |
| 第四章 对卡尔纳普“意义公设”概念的发展 | 第47-52页 |
| 4.1 “意义公设”与可能世界语义学 | 第47-50页 |
| 4.1.1 可能世界语义学 | 第47-49页 |
| 4.1.2 可及关系 | 第49-50页 |
| 4.2 蒙塔古PTQ模型的意义公设 | 第50-52页 |
| 结语 | 第52-5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| 致谢 | 第58-59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