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动物学论文--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--水生动物学论文

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的两种水母现场食物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10-22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0页
    1.2 海月水母生活史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海月水母成体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螅状幼体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碟状幼体第13-14页
    1.3 管花萨氏水母生活史第14-15页
    1.4 水母食性检测的鉴定方法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直接镜检分析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肠道色素法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脂肪酸标记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同位素标记法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 高通量测序技术第18-19页
    1.5 水母类的摄食行为研究进展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国内水母类摄食行为研究进展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国外水母类摄食行为研究进展第20页
    1.6 研究内容意义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研究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研究意义第21-22页
2 海月水母成熟个体现场食物研究第22-28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设备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样品采集与保存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实验试剂及制备方法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仪器设备第22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水母摄食种类鉴定方法-直接镜检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浮游动物的鉴定-体视显微镜鉴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数据处理方法第23页
    2.3 实验结果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野外采集100只成体海月水母直径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浮游动物种类与优势度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成体海月水母的摄食组成第25-26页
    2.4 分析与讨论第26-28页
3 海月水母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现场食物研究第28-48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设备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样品采集与保存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试剂及制备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仪器设备第29页
    3.2 实验方法第29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样品DNA提取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PCR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高通量测序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3.3 结果第3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基因组DNA提取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PCR扩增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测序结果第35-44页
    3.4 分析与讨论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DNA提取样品的保存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海月水母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现场食物摄食种类具有多样性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海月水母螅状幼体和碟状幼体现场食物摄食种类具有差异性第46-48页
4 管花萨氏水母现场食物研究第48-52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设备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样品采集与保存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实验试剂及制备方法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仪器设备第48页
    4.2 实验方法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样品DNA提取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琼脂糖凝胶电泳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PCR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高通量测序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数据处理分析第49页
    4.3 结果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基因组DNA提取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PCR扩增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测序结果第50-51页
    4.4 分析与讨论第51-52页
5 结论及展望第52-55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52-53页
    5.2 创新性第53页
    5.3 研究展望第53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64页
致谢第64-65页
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5-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根癌农杆菌T-复合物招募蛋白编码基因Atu4860启动子活性调控机理的研究
下一篇:As-Annexin 3在中国卤虫滞育胚胎重启过程中的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