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1 综述 | 第10-24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3页 |
1.2 基于动力测试的损伤识别研究现状 | 第13-21页 |
1.2.1 基于动力响应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方法 | 第14-17页 |
1.2.2 基于模型修正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| 第17-19页 |
1.2.3 基于智能的结构损伤识别方法 | 第19-21页 |
1.3 桥梁支座病害评估研究现状 | 第21-22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-24页 |
2 基于Fourier置信准则的支座损伤识别理论 | 第24-40页 |
2.1 引言 | 第24-25页 |
2.2 损伤识别基本原理 | 第25-28页 |
2.2.1 模型修正方法简介 | 第25-26页 |
2.2.2 多自由度体系频域响应 | 第26-28页 |
2.3 目标函数的分类 | 第28-32页 |
2.3.1 模态置信保证准则(MAC) | 第29页 |
2.3.2 模态柔度矩阵 | 第29-30页 |
2.3.3 模式置信准则(SAC) | 第30-31页 |
2.3.4 频率平方 | 第31-32页 |
2.4 频响函数的简化 | 第32-34页 |
2.5 Fourier变换置信准则 | 第34-37页 |
2.6 基于Fourier置信准则模型修正方法的优化算法 | 第37-39页 |
2.7 小结 | 第39-40页 |
3 基于Fourier置信准则的支座损伤无模型定位识别 | 第40-72页 |
3.1 引言 | 第40页 |
3.2 桥梁模型 | 第40-44页 |
3.3 频率段选取原则分析 | 第44-49页 |
3.4 测点布置原则分析 | 第49-53页 |
3.5 Fourier比例因子(FSF)影响研究 | 第53-56页 |
3.6 多跨连续箱梁支座损伤识别 | 第56-63页 |
3.6.1 多跨连续箱梁模型 | 第57-58页 |
3.6.2 频率段和测点的选取分析 | 第58-59页 |
3.6.3 FAC识别结果分析 | 第59-63页 |
3.7 支座脱空对桥梁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 | 第63-69页 |
3.8 小结 | 第69-72页 |
4 基于模型修正理论的支座损伤定量识别 | 第72-82页 |
4.1 支座损伤识别过程及方法 | 第72-73页 |
4.2 支座损伤识别结果分析 | 第73-80页 |
4.2.1 频率段一下损伤识别结果 | 第73-75页 |
4.2.2 频率段四下损伤识别结果 | 第75-76页 |
4.2.3 频率段三下损伤识别结果 | 第76-77页 |
4.2.4 各频率段下双损伤识别结果 | 第77-79页 |
4.2.5 损伤迭代效率分析 | 第79-80页 |
4.3 小结 | 第80-82页 |
5 既有T型梁桥支座损伤识别算例 | 第82-102页 |
5.1 铁路双T梁模型 | 第82-85页 |
5.2 频率段和测点的选取分析 | 第85-86页 |
5.3 FAC识别结果分析 | 第86-91页 |
5.4 模型修正理论识别结果分析 | 第91-95页 |
5.5 铁路桥梁支座评估现场试验研究 | 第95-100页 |
5.5.1 现场桥梁试验概述 | 第95页 |
5.5.2 试验测试仪器 | 第95-96页 |
5.5.3 试验测试内容 | 第96-99页 |
5.5.4 简支梁支座刚度识别 | 第99-100页 |
5.6 小结 | 第100-102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102-104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102-103页 |
6.2 展望 | 第103-10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4-106页 |
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06-110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11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