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选题的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 研究的主要思路和方法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信仰教育及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必要性 | 第14-21页 |
2.1 信仰 | 第14-17页 |
2.1.1 信仰的内涵 | 第14-15页 |
2.1.2 信仰的功能 | 第15-17页 |
2.2 信仰教育 | 第17-18页 |
2.2.1 信仰教育的内涵 | 第17页 |
2.2.2 信仰与信仰教育的关系 | 第17-18页 |
2.3 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必要性 | 第18-21页 |
2.3.1 信仰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富强振兴的需要 | 第18-19页 |
2.3.2 信仰教育是多元文化、多种思潮背景下正本清源的需要 | 第19页 |
2.3.3 信仰教育是大学生健康人格塑造、成长成才的需要 | 第19-20页 |
2.3.4 信仰教育有利于化解当前的“信仰危机”问题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大学生信仰现状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1-34页 |
3.1 大学生信仰现状的调查 | 第21-27页 |
3.1.1 调查设计、取样方法 | 第21-22页 |
3.1.2 数据统计 | 第22-27页 |
3.2 大学生信仰存在的问题 | 第27-29页 |
3.2.1 信仰出现多元化、功利化、世俗化的取向 | 第27页 |
3.2.2 马克思主义主导信仰日趋淡化 | 第27-28页 |
3.2.3 大学生有试图通过信仰宗教寻求精神安慰的倾向 | 第28页 |
3.2.4 大学生中出现了信仰迷茫和缺失的现象 | 第28-29页 |
3.3 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9-34页 |
3.3.1 社会环境因素 | 第29-30页 |
3.3.2 网络因素 | 第30-31页 |
3.3.3 大学生自身因素 | 第31-32页 |
3.3.4 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因素 | 第32-34页 |
第四章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信仰教育的途径和对策 | 第34-46页 |
4.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,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| 第34-35页 |
4.2 以创新精神改进大学生信仰教育 | 第35-37页 |
4.2.1 信仰教育内容的创新 | 第35-36页 |
4.2.2 信仰教育方法的创新 | 第36页 |
4.2.3 信仰教育模式的创新 | 第36-37页 |
4.3 以求是精神紧贴信仰教育对象 | 第37-40页 |
4.3.1 结合学生的身心成长过程和生活阅历进行信仰教育 | 第37-38页 |
4.3.2 贴近学生生活把信仰教育渗入其中 | 第38-39页 |
4.3.3 尊重和发挥大学生在信仰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| 第39-40页 |
4.4 以务实精神营造信仰教育环境 | 第40-42页 |
4.4.1 净化社会环境 | 第40页 |
4.4.2 优化学校环境 | 第40-41页 |
4.4.3 创建信仰教育的家庭环境 | 第41-42页 |
4.4.4 加强网络虚拟环境建设 | 第42页 |
4.5 以发展的理念打造信仰教育团队 | 第42-46页 |
4.5.1 强化教育者自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| 第43页 |
4.5.2 切实加强高校思政教师队伍和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 | 第43-44页 |
4.5.3 教育者自我教育与终身教育相统一 | 第44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1-52页 |
附录 | 第52-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