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一、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(一) 理论背景 | 第10页 |
(二) 现实背景 | 第10-11页 |
二、 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一) 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(二) 现实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三、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(一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(二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四、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14页 |
(二)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五、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道德责任的理论分析 | 第16-26页 |
一、 道德责任及其发展 | 第16-20页 |
(一) 道德责任的概念和内容 | 第16-17页 |
(二) 我国道德责任内涵的发展 | 第17-20页 |
二、 道德责任存在及其产生的哲学论证 | 第20-23页 |
(一) 道德责任何以可能 | 第20-22页 |
(二) 道德责任承担的首要前提:意志自由 | 第22-23页 |
三、 道德责任问题的产生 | 第23-25页 |
(一) 科技的发展,道德责任的依据下移 | 第23-24页 |
(二) 人的主体性的发展,道德责任问题彰显 | 第24-2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的现状扫描 | 第26-32页 |
一、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现状整体较为良好 | 第26-27页 |
二、 当代大学生道德责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7-31页 |
(一) 自我责任缺乏、生命意识淡漠 | 第27-29页 |
(二) 社会责任淡漠,精神信仰迷失 | 第29-30页 |
(三) 家庭责任错位,亲情淡漠 | 第30-3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大学生道德责任缺失的原因分析 | 第32-40页 |
一、 大学生自身的原因 | 第32-34页 |
(一) 角色缺位导致责任主体意识淡薄 | 第32-33页 |
(二) 角色实践不力,责任缺乏支撑载体 | 第33-34页 |
二、 责任教育的匮乏 | 第34-36页 |
(一) 社会责任教育的不足 | 第34页 |
(二) 学校责任教育的缺失 | 第34-35页 |
(三) 家庭责任教育的偏颇 | 第35-36页 |
三、 责任制度的不健全 | 第36-38页 |
(一) 官德的不良道德示范效应 | 第36-37页 |
(二) 网络时代发展的弊端 | 第37-38页 |
(三) 道德责任机制的不健全 | 第3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五章 解决大学生道德责任问题的对策建议 | 第40-48页 |
一、 加强大学生自身修养 | 第40-41页 |
(一) 自我教育、自我反省 | 第40页 |
(二) 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| 第40-41页 |
二、 加强道德责任教育 | 第41-45页 |
(一) 社会教育 | 第41-42页 |
(二) 学校教育 | 第42-44页 |
(三) 家庭教育 | 第44-45页 |
三、 健全道德责任制度 | 第45-47页 |
(一) 加强官德制度建设 | 第45-46页 |
(二) 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| 第46页 |
(三) 强化道德责任机制 | 第46-47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结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附件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