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当前人民调解面临的困境及其成因 | 第11-26页 |
第一节 人民调解概述 | 第11-13页 |
第二节 当前人民调解面临的问题 | 第13-18页 |
一、 人民调解的自治性不足 | 第13-15页 |
二、 人民调解组织建设不理想 | 第15-16页 |
三、 调解程序不规范 | 第16-17页 |
四、 调解员素质不高 | 第17页 |
五、 调解员认可度低 | 第17-18页 |
第三节 当前人民调解面临困境的原因 | 第18-26页 |
一、 社会结构的转型 | 第18-20页 |
二、 纠纷类型的复杂化 | 第20-21页 |
三、 调解理念的错位 | 第21-24页 |
四、 国家权力在基层社会的退出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在人民调解中引入社会工作的原因与可能性 | 第26-39页 |
第一节 社会工作概述 | 第26-30页 |
一、 社会工作的定义 | 第26-28页 |
二、 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发展 | 第28-29页 |
三、 社会工作的特点 | 第29-30页 |
第二节 人民调解中引入社会工作的原因 | 第30-35页 |
一、 社会工作与人民调解的关系 | 第30-31页 |
二、 社会工作适应新型社会结构 | 第31-32页 |
三、 社会工作在新型社会纠纷领域的专业化 | 第32-33页 |
四、 社会工作促进自治型社会的形成 | 第33-35页 |
第三节 人民调解中引入社会工作的可能性 | 第35-39页 |
一、 制度空间 | 第35-36页 |
二、 人民调解与社会工作的契合性 | 第36-39页 |
第三章 当前我国人民调解中引入社会工作的实践与问题 | 第39-45页 |
第一节 当前我国人民调解中引入社会工作的实践 | 第39-41页 |
一、 社工直接介入调解 | 第39页 |
二、 对原有人民调解组织的社会工作专业培训 | 第39-40页 |
三、 社工担任专职调解员 | 第40页 |
四、 社工担任兼职调解员 | 第40页 |
五、 人民调解与社会工作相互合作 | 第40-41页 |
第二节 当前我国人民调解实践中引入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 | 第41-45页 |
一、 二者分工与责任不明确 | 第41-42页 |
二、 缺乏事前预防和事后回访 | 第42页 |
三、 缺乏对社会政策的反馈 | 第42-43页 |
四、 社会工作组织自身建设不足 | 第43-45页 |
第四章 当前人民调解中引入社会工作的完善 | 第45-51页 |
第一节 对人民调解程序的完善 | 第45-46页 |
一、 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 | 第45页 |
二、 工作程序的借鉴 | 第45-46页 |
第二节 调解过程外发挥社会工作的作用 | 第46-49页 |
一、 调解前的纠纷预防 | 第46-48页 |
二、 调解后回访及跟进服务 | 第48-49页 |
第三节 加强社会工作自身建设 | 第49-50页 |
一、 社会工作介入调解需要政府的支持 | 第49页 |
二、 加强社工在调解领域的工作能力 | 第49-50页 |
三、发展专业教育与培训 | 第50页 |
第四节 建立评价与分工机制 | 第50-51页 |
结语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附件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