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目录 | 第6-9页 |
1 绪论 | 第9-18页 |
1.1 课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1.2 课题的意义 | 第10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0-14页 |
1.3.1 国内城市景观色彩规划发展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.2 国外城市景观色彩规划发展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.3 城市景观色彩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3-14页 |
1.4 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4.1 课题研究的目标 | 第14页 |
1.4.2 课题研究的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5 研究内容 | 第15页 |
1.6 主要观点 | 第15-16页 |
1.7 论文研究框架 | 第16-18页 |
2 城市景观色彩相关理论综述 | 第18-31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18-20页 |
2.1.1 城市景观 | 第18-19页 |
2.1.2 城市色彩 | 第19页 |
2.1.3 城市景观色彩 | 第19-20页 |
2.2 相关色彩学概述 | 第20-24页 |
2.2.1 色彩学概述 | 第20-23页 |
2.2.2 色彩系统 | 第23-24页 |
2.3 城市景观规划体系 | 第24-26页 |
2.3.1 城市景观设计的含义 | 第24-25页 |
2.3.2 城市景观色彩的管理 | 第25-26页 |
2.4 城市景观色彩规划设计层面 | 第26-28页 |
2.4.1 城市 | 第26-27页 |
2.4.2 功能区 | 第27页 |
2.4.3 建筑构物 | 第27-28页 |
2.5 城市景观色彩规划设计方式 | 第28-30页 |
2.5.1 相近色彩的搭配 | 第28-29页 |
2.5.2 对比色的运用 | 第29页 |
2.5.3 冷暖色的搭配 | 第29页 |
2.5.4 无彩色和有彩色的组合 | 第29页 |
2.5.5 色彩主次和层次的使用 | 第29-30页 |
2.5.6 地域性与色彩相结合 | 第30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3 益阳市城市景观色彩综述 | 第31-48页 |
3.1 益阳市自然地理环境 | 第31-32页 |
3.1.1 地理位置分析 | 第31页 |
3.1.2 气候条件 | 第31-32页 |
3.1.3 植被 | 第32页 |
3.2 益阳市历史文化环境 | 第32-33页 |
3.3 益阳市城市格局与城市性质 | 第33-35页 |
3.3.1 益阳市城市格局 | 第33-34页 |
3.3.2 益阳市城市性质 | 第34-35页 |
3.4 益阳市城市景观色彩现状分区调研 | 第35-47页 |
3.4.1 区域型空间色彩 | 第35-42页 |
3.4.2 线性空间色彩 | 第42-45页 |
3.4.3 点状空间色彩 | 第45-4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4 益阳市城市景观色彩的主要问题分析 | 第48-55页 |
4.1 影响城市景观色彩的因素 | 第48-49页 |
4.1.1 色彩面积 | 第48页 |
4.1.2 观赏距离 | 第48页 |
4.1.3 色彩之间的相互影响 | 第48-49页 |
4.1.4 材质 | 第49页 |
4.1.5 心理和情感 | 第49页 |
4.2 益阳市城市景观色彩目前的主要问题 | 第49-53页 |
4.2.1 部分色彩混乱,缺少统一性 | 第50-51页 |
4.2.2 色彩的彩度冲突 | 第51-52页 |
4.2.3 色彩的明度冲突 | 第52-53页 |
4.3 益阳市城市景观色彩问题所产生的原因 | 第53-54页 |
4.3.1 城市景观色彩缺少色彩设计理论的指导 | 第53页 |
4.3.2 城市发展速度过快,造成城市景观色彩没有统一性 | 第53-54页 |
4.3.3 城市景观色彩缺少统一系统的管理与控制 | 第5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5 益阳市城市景观色彩设计 | 第55-67页 |
5.1 益阳市城市景观色彩规划设计理念 | 第55-57页 |
5.1.1 突出城市中自然美 | 第55页 |
5.1.2 延续历史文脉 | 第55-56页 |
5.1.3 服从城市功能区分 | 第56页 |
5.1.4 注重城市色彩和谐性 | 第56-57页 |
5.2 益阳市城市景观色彩方案设计 | 第57-62页 |
5.2.1 人工环境调研对象的选取 | 第57-58页 |
5.2.2 人工环境景观色彩现状总汇 | 第58-60页 |
5.2.3 益阳市城市景观色彩总谱 | 第60-61页 |
5.2.4 城市功能区规划色彩总谱设想 | 第61-62页 |
5.3 益阳市城市景观色彩设计措施 | 第62-66页 |
5.3.1 增加地域性色彩表达 | 第62-63页 |
5.3.2 加强色彩控制 | 第63-65页 |
5.3.3 构筑色彩构图 | 第65页 |
5.3.4 建立管理规范 | 第65-66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6.1 本文创新点 | 第67页 |
6.2 结论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72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