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1 边坡治理方法国外发展状况 | 第9-10页 |
1.2.2 边坡治理方法国内发展状况 | 第10-11页 |
1.2.3 高边坡加固工程 | 第11-12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2-14页 |
第二章 边坡稳定分析基本理论 | 第14-18页 |
2.1 边坡稳定性定性分析方法 | 第14-15页 |
2.1.1 工程地质类比法 | 第14页 |
2.1.2 边坡稳定性图解法 | 第14-15页 |
2.2 边坡稳定性的定量分析方法 | 第15-16页 |
2.2.1 极限平衡分析方法 | 第15页 |
2.2.2 数值分析方法 | 第15-16页 |
2.2.3 灰色系统分析法 | 第16页 |
2.2.4 模糊数学分析法 | 第16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16-18页 |
第三章 边坡稳定影响因素与可靠性分析 | 第18-37页 |
3.1 工程概述 | 第18-22页 |
3.1.1 工程所在地自然条件概况 | 第19页 |
3.1.2 地形地貌 | 第19-20页 |
3.1.3 气候 | 第20页 |
3.1.4 水文条件 | 第20-21页 |
3.1.5 地下水 | 第21页 |
3.1.6 地震 | 第21-22页 |
3.1.7 工点边坡地质条件 | 第22页 |
3.2 边坡工程防护 | 第22-24页 |
3.2.1 坡面坡率形态设计 | 第22-23页 |
3.2.2 边坡加固方案 | 第23页 |
3.2.3 排水工程 | 第23-24页 |
3.3 影响边坡稳定性的因素 | 第24-26页 |
3.3.1 岩性 | 第24页 |
3.3.2 岩体结构 | 第24页 |
3.3.3 地质构造 | 第24-25页 |
3.3.4 风化作用 | 第25页 |
3.3.5 地下水 | 第25页 |
3.3.6 振动作用 | 第25页 |
3.3.7 边坡形态 | 第25-26页 |
3.3.8 其他作用 | 第26页 |
3.4 边坡可靠度应用方法 | 第26-36页 |
3.4.1 一次二阶矩法 | 第26-29页 |
3.4.2 统计矩法(Rosenblueth 法) | 第29-31页 |
3.4.3 蒙特卡罗模拟法 | 第31-32页 |
3.4.4 响应面法 | 第32-33页 |
3.4.5 随机有限元法 | 第33-3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G314 线高边坡稳定性分析 | 第37-49页 |
4.1 边坡定性分析 | 第37-38页 |
4.2 可靠性理论 | 第38-44页 |
4.2.1 边坡工程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| 第38页 |
4.2.2 边坡可靠性概念 | 第38-39页 |
4.2.3 度量方法和尺度 | 第39页 |
4.2.4 功能函数与极限状态方程 | 第39-40页 |
4.2.5 可靠度指标与安全系数 | 第40-44页 |
4.3 边坡概率可靠度模型的建立 | 第44-47页 |
4.3.1 破坏概率数字特征参数的确定 | 第44-45页 |
4.3.2 边坡可靠度的计算 | 第45-4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五章 边坡治理与加固 | 第49-57页 |
5.1 预应力锚杆加固 | 第49-50页 |
5.2 MIDAS/GTS 功能介绍以及本构模型 | 第50-52页 |
5.2.1 MIDAS/GTS 功能介绍 | 第50-51页 |
5.2.2 本构模型选择 | 第51页 |
5.2.3 MIDAS/GTS 模型建立 | 第51-52页 |
5.3 在无锚杆作用下的情况 | 第52-54页 |
5.4 施加预应力后的数值分析情况 | 第54-56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7-59页 |
1 结论 | 第57-58页 |
2 展望 | 第58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