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同法定解除制度研究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引言 | 第11-12页 |
第一部分 合同法定解除的基础理论介绍 | 第12-16页 |
第一节 合同法定解除的内涵以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分 | 第12-14页 |
一、 合同法定解除的内涵 | 第12页 |
二、 合同法定解除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| 第12-14页 |
第二节 法定解除的性质与功能 | 第14-16页 |
一、 法定解除制度的性质 | 第14-15页 |
二、 合同法定解除权具有的功能 | 第15-16页 |
第二部分 法定解除权行使的条件 | 第16-31页 |
第一节 不可抗力 | 第16-19页 |
一、 基本概念 | 第16-17页 |
二、 不可抗力的判定 | 第17页 |
三、 关于不可抗力的评析 | 第17-19页 |
第二节 预期违约 | 第19-21页 |
一、 基本概念 | 第19页 |
二、 预期违约的判断标准 | 第19-21页 |
三、 关于预期违约的评析 | 第21页 |
第三节 迟延履行 | 第21-24页 |
一、 基本概念 | 第22页 |
二、 迟延履行的判断标准 | 第22-23页 |
三、 关于迟延履行的评析 | 第23-24页 |
第四节 根本违约 | 第24-27页 |
一、 基本概念 | 第25页 |
二、 构成根本违约的情形 | 第25-26页 |
三、 如何判断根本违约 | 第26页 |
四、 关于根本违约的评析 | 第26-27页 |
第五节 情势变更 | 第27-31页 |
一、 基本概念、构成要件、效力及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| 第27-29页 |
二、 关于情事变更法律规定的评析 | 第29-31页 |
第三部分 法定解除权行使的主体、方式、行使期限 | 第31-36页 |
第一节 行使主体 | 第31-32页 |
一、 关于解除权行使的主体 | 第31页 |
二、 关于债权让与情形下解除权行使主体 | 第31-32页 |
第二节 解除权行使方式 | 第32-34页 |
一、 关于解除权行使的方式 | 第32-33页 |
二、 关于解除权行使方式的评析 | 第33-34页 |
第三节 合同解除的行使期限 | 第34-36页 |
一、 关于合同解除权的行使期限 | 第34页 |
二、 关于行使期限的理解适用 | 第34-35页 |
三、 关于解除权行使期限的评析 | 第35-36页 |
第四部分 合同法定解除的法律后果 | 第36-42页 |
第一节 合同法定解除对合同效力的影响 | 第36-38页 |
一、 三种学说的内涵 | 第36页 |
二、 评析三种学说 | 第36-38页 |
第二节 恢复原状 | 第38-40页 |
一、 恢复原状的简介 | 第38-39页 |
二、 关于恢复原状的法律规定的评析 | 第39-40页 |
第三节 赔偿损失 | 第40-42页 |
一、 赔偿损失的简介 | 第40-41页 |
二、 关于赔偿损失法律规定的评析 | 第41-42页 |
结语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45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