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6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6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3-15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6-23页 |
1.2.1 养老金缺口及应对办法的研究 | 第16-18页 |
1.2.2 透明度与主权养老基金投资收益 | 第18-19页 |
1.2.3 资产配置与主权养老基金投资收益 | 第19-21页 |
1.2.4 述评 | 第21-23页 |
1.3 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| 第23-24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23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23-24页 |
1.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| 第24-26页 |
1.4.1 创新点 | 第24-25页 |
1.4.2 不足 | 第25-26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| 第26-37页 |
2.1 概念界定 | 第26-31页 |
2.1.1 主权养老基金 | 第26-28页 |
2.1.2 主权养老基金与主权财富基金 | 第28-29页 |
2.1.3 主权养老基金与社会保障基金 | 第29-30页 |
2.1.4 透明度 | 第30-31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31-37页 |
2.2.1 委托代理理论 | 第31-32页 |
2.2.2 公司治理理论 | 第32-36页 |
2.2.3 资产组合理论 | 第36-37页 |
第3章 主权养老基金投资要求分析 | 第37-40页 |
3.1 主权养老基金投资安全性 | 第37-39页 |
3.1.1 从内部管理角度论述主权养老基金投资安全性 | 第37-38页 |
3.1.2 从监管角度论述主权养老基金投资安全性 | 第38-39页 |
3.2 主权养老基金投资收益性与长期性 | 第39-40页 |
第4章 透明度与资产配置对投资收益影响理论分析与假设 | 第40-49页 |
4.1 透明度对投资收益影响的理论分析与模型推导 | 第40-46页 |
4.1.1 透明度的衡量 | 第40-41页 |
4.1.2 透明度对投资收益影响的理论分析 | 第41-43页 |
4.1.3 透明度对投资收益影响的数理推导 | 第43-46页 |
4.2 资产配置对投资收益影响的数理推导 | 第46-47页 |
4.3 透明度与资产配置对投资收益影响的假设 | 第47-49页 |
第5章 透明度与资产配置对投资收益影响实证分析 | 第49-73页 |
5.1 透明度对投资收益影响实证分析 | 第49-56页 |
5.1.1 数据的收集与变量的选取 | 第49-52页 |
5.1.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| 第52-54页 |
5.1.3 逻辑回归模型解释 | 第54-55页 |
5.1.4 逻辑回归结果分析 | 第55-56页 |
5.2 透明度约束下资产配置对投资收益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56-70页 |
5.2.1 国外主权养老基金资产配置描述性分析 | 第57-63页 |
5.2.2 资产池收益——风险分析 | 第63-65页 |
5.2.3 资产组合配置的有效性边界 | 第65-67页 |
5.2.4 收益最优解及资产配置动态调整对收益影响 | 第67-68页 |
5.2.5 风险最优解及资产配置动态调整对风险影响 | 第68-70页 |
5.3 小结 | 第70-73页 |
第6章 主权养老基金投资对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启示 | 第73-88页 |
6.1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分析 | 第73-83页 |
6.1.1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概况 | 第73-77页 |
6.1.2 社会保障基金存在的问题 | 第77-83页 |
6.2 完善社保基金信息披露机制及风险评级机制 | 第83-84页 |
6.3 选择高质量的透明度 | 第84-85页 |
6.3.1 应针对不同披露对象对相关信息进行适度披露 | 第84-85页 |
6.3.2 信息披露应兼顾成本—收益原则 | 第85页 |
6.4 依据我国老龄社会主要矛盾建立基金战略意图和资产结构 | 第85-88页 |
6.4.1 依据我国老龄社会终极目标建立社会保障基金长期投资策略 | 第86页 |
6.4.2 依据封闭期与给付期的分段目标制定相适应的资产配置策略 | 第86-87页 |
6.4.3 全球资产配置灵活选择,使基金分享人口红利与区域红利 | 第87-88页 |
结论 | 第88-91页 |
致谢 | 第91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