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微生物学论文--微生物生态学和地区分布论文--水生微生物学论文

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及2株海洋细菌新种的分类鉴定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1页
    1.1 海山的特点与形成第12页
    1.2 海山微生物的多样性第12-15页
    1.3 海山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荧光定量PCR(RTFQPCR)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流式细胞技术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构建DNA指纹图谱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高通量测序技术第16页
    1.4 海山新菌的分类鉴定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表型特征鉴定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化学成分特征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遗传学特征鉴定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 快速鉴定系统第20页
    1.5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-21页
第二章 卡罗琳海山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第21-56页
    2.1 培养基与试剂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培养基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试剂第21-22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样品采集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菌株的分离培养及保藏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16SrRNA基因序列的分析第23-25页
    2.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25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菌株的分离培养和测序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不同水层的菌株分布情况第26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菌株的系统发育分析第40-48页
    2.4 讨论第48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生物样品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水体样品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不同水层可培养细菌的多样性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潜在新种(属)第55-56页
第三章 海洋细菌新种—海洋海菌(Maribacter marinus)的分类鉴定第56-72页
    3.1 实验材料及培养基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试剂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验所用培养基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实验菌株及来源第58页
    3.2 实验方法第58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遗传学特征分类鉴定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表型特征分类鉴定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生理生化特征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化学成分特征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快速鉴定系统第63-64页
    3.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4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基于遗传学的分类结果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菌株YC973T的形态学特征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表型特征分类鉴定结果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菌株YC973T的化学成分特征第69-70页
    3.4 结论第70-72页
第四章 海洋细菌新种—海洋中温黄杆菌(Mesoflavibacter profundi)的分类鉴定第72-81页
    4.1 实验材料及培养基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实验试剂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实验所用培养基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实验菌株及来源第73页
    4.2 实验方法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遗传学特征分类鉴定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表型特征分类鉴定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生理生化特征分类鉴定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化学成分特征分类鉴定第7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快速鉴定系统第73页
    4.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3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基于遗传学的分类结果第73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表型特征分类鉴定结果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化学成分特征第77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快速鉴定系统结果第79页
    4.4 结论第79-81页
第五章 总结第81-83页
参考文献第83-93页
致谢第93-94页
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4页

论文共9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深海热液区管状蠕虫两个C型凝集素的克隆鉴定与功能研究
下一篇:全球六边形格网可视化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