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教师与学生论文--学生论文

中学生通用素养评价及培育研究--以白银市B区为例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1 绪论第8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8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9-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境外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6-17页
    1.4 研究创新与研究难点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创新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难点第18-20页
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0-24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概述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通用素养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中学生通用素养第21页
    2.2 相关理论基础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人本主义理论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多元智能理论第22-24页
3 中学生通用素养的评价体系及修正第24-32页
    3.1 理念确立:基于情境的过程性评价设计理念第24-25页
    3.2 指标筛选:依据教育目标,筛选通用素养指标第25-26页
    3.3 目标确定:依据学生特点,制定通用素养目标第26-29页
    3.4 途径选择:依据学生现状,选择引入通用素养培育的途径第29-30页
    3.5 过程评价:依据制定的目标,进行分阶段、分层地过程性评价第30-31页
    3.6 结果跟进:依据评价结果,颁发合格证书并建立学生档案袋第31-32页
4 白银市B区中学生通用素养培育现状访谈第32-38页
    4.1 访谈目的第32页
    4.2 访谈对象第32页
    4.3 访谈方法第32页
    4.4 访谈内容第32-38页
5 中学生通用素养培育中存在的问题第38-46页
    5.1 教师方面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缺乏有效地自我控制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欠缺与学生的有效沟通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教学活动中缺少学科整合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忽视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6 过分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7 缺乏对通用素养正确认知的确立第41页
    5.2 家庭方面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自我管理不到位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偏颇的鼓励式教育第42页
    5.3 学生方面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依赖保姆式教育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从众心理严重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过分依赖家长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情绪易受人际关系影响第44-46页
6 中学生通用素养的培育第46-54页
    6.1 教师层面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强化教师专业素养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提升教师跨学科素养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充分发挥教师榜样作用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5 强化教师自我管理意识第48页
    6.2 家庭层面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注重规则的制定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全面客观地看待子女第49-50页
    6.3 学生层面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促进社会实践参与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加强生命意识教育第52-54页
结论第54-56页
致谢第56-58页
参考文献第58-60页
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、专利、获奖及社会评价等第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中生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培养策略研究
下一篇: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的适宜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