语言·意象·结构--郑敏1979-1999诗学探索
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绪论 | 第6-11页 |
第一章 批判与重构:郑敏对诗歌语言的再思考 | 第11-23页 |
第一节 郑敏诗学的文化语言观 | 第11-19页 |
一、重拾汉语诗魅力 | 第12-15页 |
二、结构—解构语言学的启悟 | 第15-16页 |
三、摆脱“符号”重负的诗歌语言 | 第16-19页 |
第二节 自我找寻与超越:有形的语言与无形的意识 | 第19-2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生命与哲思:郑敏“意象”构建的两个维度 | 第23-40页 |
第一节 意象诗思的催发与契合 | 第23-30页 |
一、诗:意识与无意识间的滑行 | 第24-27页 |
二、意象:物与我的生成、转换、叠加 | 第27-30页 |
第二节 主题意象:诗与生命的转换 | 第30-36页 |
一、生命意境的诗美呈现 | 第31-33页 |
二、《诗人与死》的主题意象 | 第33-36页 |
第三节 无止境的意象追寻 | 第36-3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三章 独创与坚守:“结构”理论与文化心态 | 第40-54页 |
第一节 诗之内在结构 | 第40-46页 |
一、诗歌结构的内质与哲思援引 | 第40-43页 |
二、中国新诗从结构到解构的诗路历险 | 第43-46页 |
第二节 “保守与普泛”的文化心态 | 第46-49页 |
第三节 化欧化古独立创新 | 第49-52页 |
一、译介中郑敏诗学的多元内涵 | 第49-51页 |
二、英美诗歌理论的借鉴与扬弃 | 第51-52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结语 | 第54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