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青年国际义工旅行中的跨文化传播--以泰国普吉岛登巴青年旅社义工旅行为例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一 登巴国际青年旅社概况 | 第10-11页 |
二 登巴国际青年旅社的义工招募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探索的目的及研究探索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一 传播学层面探析 | 第12页 |
二 客观全面了解国际旅行义工群体 | 第12页 |
三 跨文化语境的深入思考 | 第12-13页 |
四 为相关研究作补充和创新 | 第13页 |
第三节 研究思路概述 | 第13-14页 |
第四节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第五节 文献综述 | 第15-18页 |
一 关于义工旅行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二 关于旅行中的跨文化传播的研究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多层交际空间下的跨文化传播互动 | 第18-35页 |
第一节 多样化社会群体的跨文化传播互动 | 第18-23页 |
一 预设亲近式的积极纳入 | 第18-20页 |
二 开启多元文化世界 | 第20-21页 |
三 桥梁人群的角色功能 | 第21-23页 |
第二节 文化适应的遵循路径 | 第23-27页 |
一 压力-适应-成长 | 第23-25页 |
二 扩大未知区 | 第25-27页 |
第三节 普吉岛跨文化语境下的关系格局 | 第27-35页 |
一 国际旅行义工的社会关系网络 | 第27-29页 |
二 利益主导下的普吉岛差序格局 | 第29-33页 |
三 资源主导下的意见领袖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跨文化传播的制约因素 | 第35-42页 |
第一节 给国家和种族贴标签 | 第35-37页 |
一 我们也是标签受害者 | 第35-36页 |
二 盲目分类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跨文化传播中主要障碍 | 第37-42页 |
一 宗教信仰 | 第37-38页 |
二 语言传播的重要性 | 第38-40页 |
三 返回本文化休克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义工旅行跨文化传播问题的应对措施 | 第42-51页 |
第一节 增强文化自觉 | 第42-44页 |
一 本族文化体系认知 | 第42-44页 |
二 文化观念体系的树立 | 第44页 |
第二节 积极的文化适应 | 第44-47页 |
一 语言表达的传播积累 | 第45-46页 |
二 宗教习俗掌握 | 第46-47页 |
第三节 多维度的传播策略 | 第47-51页 |
一 中国青年国际旅行义工的形象建构 | 第47-48页 |
二 全球背景下文化传播的输入与输出 | 第48-49页 |
三 跨越法律的灰色地带 | 第49-51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附录A 访谈提纲 | 第55-56页 |
附录B 泰国关于旅游签证非法工作的处罚 | 第56-57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