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--广播、电视事业论文--编辑、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

媒介生态学视阈下的情感类谈话广播节目研究--以《今夜不寂寞》为例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绪论第10-21页
    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一 研究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二 研究意义第12页
    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第12-17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国外媒介生态学研究综述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国内媒介生态学研究综述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三 情感类谈话广播节目研究综述第15-17页
    第三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媒介生态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媒介生态因子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三 媒介生态位第17-18页
    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第五节 研究重难点与创新之处第19-21页
第一章 情感类谈话广播节目概述第21-29页
    第一节 情感类谈话广播节目的内涵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广播的概念与诞生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二 谈话节目的概念及发展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三 情感类谈话广播节目的概念及发展第22-23页
    第二节 情感类谈话广播节目传播特性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一 传受双方和传播内容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二 传播方式和传播效果第24-25页
    第三节 情感类谈话广播节目的现实功能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一 情感类谈话广播节目的社会功能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二 情感类谈话广播节目的心理功能第26-29页
第二章 情感类谈话广播节目的外生态分析第29-36页
    第一节 政治生态因子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一四 级办广播电视方针的确立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广播的专业化经营探索第30页
    第二节 经济生态因子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一 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广播业发展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城市化进程与情感类谈话广播节目的兴盛第31-32页
    第三节 文化生态因子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一 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文化性格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二 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多元化第33-34页
    第四节 技术生态因子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广播传送技术的现代化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媒介融合的大趋势第34-36页
第三章 情感类谈话广播节目的内生态分析第36-44页
    第一节 节目内容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一 节目类型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二 节目话题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三 节目包装第37-38页
    第二节 品牌运营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一 打造鲜明的主持风格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二 树立主持人品牌形象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三 开展系列线下活动第39-40页
    第三节 受众特点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受众群体特征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二 受众的心理诉求第41-44页
第四章 情感类谈话广播节目的生态危机第44-50页
    第一节 节目生态位竞争失衡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一 节目的时间生态位重叠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二 节目的功能生态位重叠第45-46页
    第二节 节目话题的争议性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一 节目涉嫌消费个人隐私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二 节目话题存在“三俗”倾向第47-48页
    第三节 节目受众与节目主持人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一 节目精准受众的缺失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二 主持人媒介形象刻板化第48-50页
第五章 情感类谈话广播节目的生态展望第50-55页
    第一节 明确节目生态位实现错位竞争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一 明确受众抛弃大而全的受众定位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二 明确“卖点”突出节目特色第51-52页
    第二节 催生新物种打造绿色媒介产品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催生新物种创新节目形式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二 打造绿色媒介产品抵制节目“三俗”第52-53页
    第三节 挖掘本土资源加强品牌建设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一 培养品牌主持人区分角色人设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二 深植本土打造节目公信力第54-55页
结语第55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58页
附录:针对《今夜不寂寞》受众体验与反馈的调查问卷A第58-60页
附录:针对《今夜不寂寞》受众体验与反馈的调查问卷B第60-62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2-63页
致谢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与人际关系建构--以青年群体为例
下一篇:中国青年国际义工旅行中的跨文化传播--以泰国普吉岛登巴青年旅社义工旅行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