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烟草(菸草)论文

烟田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8页
1 综述第14-21页
    1.1 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的概念第14页
    1.2 土壤微生物的作用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土壤微生物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土壤微生物防治土传病害方面的作用第15页
    1.3 影响烟株根际微生物区系变化的因素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种植模式对烟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1 连作对烟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2 轮作对烟田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烟株生长发育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第16-17页
    1.4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的研究技术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微生物平板培养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高通量测序方式第18页
    1.5 课题研究内容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技术路线第20-21页
2 烟株生长过程中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第21-35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21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试验地点概况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土壤样品的采集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测定方法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.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.2 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方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.3.3 高通量宏基因组微生物测序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2.2 结果与分析第24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烟株生长过程中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烟株生长过程中根际土壤微生物Alpha多样性分析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烟株生长过程中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烟株生长过程中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.1 烟田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分布规律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4.2 烟田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分布规律第31-34页
    2.3 小结第34-35页
3 健康与感病烟田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第35-43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试验地点概况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土壤样品的采集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测定方法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.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.2 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方法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.3 高通量宏基因组微生物测序分析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.4 烟株发病率调查第36-37页
    3.2 结果与分析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健康与感病烟田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健康与感病烟田根际土壤微生物Alpha多样性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健康与感病烟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健康与感病烟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第39-42页
    3.3 小结第42-43页
4 不同作物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第43-51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方法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试验地点概况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土壤样品的采集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测定方法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1.3.2 高通量宏基因组微生物测序分析第44页
    4.2 结果与分析第44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烟株与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Alpha多样性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烟株与玉米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1 作物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分布规律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2 作物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分布规律第47-50页
    4.3 小结第50-51页
5 轮作和连作措施对烟株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第51-60页
    5.1 材料与方法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试验地点概况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土壤样品的采集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测定方法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3.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3.2 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方法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3.3 高通量宏基因组微生物测序分析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1.3.4 烟株发病率调查第52页
    5.2 结果与分析第52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轮作和连作烟田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轮作和连作烟田根际土壤微生物Alpha多样性分析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轮作和连作烟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轮作和连作烟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4.1 烟田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分布规律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5.2.4.2 烟田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分布规律第56-59页
    5.3 小结第59-60页
6 烟草不同连作年限对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第60-69页
    6.1 材料与方法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试验地点概况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土壤样品的采集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试验方法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1.3.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1.3.2 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方法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1.3.3 高通量宏基因组微生物测序分析第61页
    6.2 结果与分析第61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不同连作年限烟田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不同连作年限烟田根际土壤微生物Alpha多样性分析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不同连作年限烟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不同连作年限烟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4.1 烟田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分布规律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6.2.4.2 烟田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分布规律第65-67页
    6.3 小结第67-69页
7 健康烟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特征分析第69-79页
    7.1 材料与方法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试验地点概况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土壤样品的采集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7.1.3 测定方法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7.1.3.1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7.1.3.2 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方法第7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7.1.3.3 高通量宏基因组微生物测序分析第71页
    7.2 结果与分析第71-7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健康与非健康烟田根际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的变化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健康与非健康烟田根际土壤微生物Alpha多样性分析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健康与非健康烟田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布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7.2.3.1 烟田根际土壤中细菌群落分布规律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7.2.3.2 烟田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分布规律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7.2.4 健康烟田土壤微生物特征第76-77页
    7.3 小结第77-79页
8 结论第79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6页
个人简历、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86-87页
致谢第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油菜BnaC03g45680D基因的克隆和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
下一篇:棘孢木霉和撕裂蜡孔菌共接种对大豆促生机理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