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钢管混凝土拱桥概述 | 第10-12页 |
1.2 钢管混凝土构件和拱桥研究热点问题 | 第12-13页 |
1.3 本文主要工作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钢管混凝土桁架拱桥设计方案和全桥模型建立 | 第15-26页 |
2.1 桥梁设计方案 | 第15-21页 |
2.1.1 总体布置 | 第15页 |
2.1.2 钢管混凝土桁架拱 | 第15-17页 |
2.1.3 横梁 | 第17-18页 |
2.1.4 吊杆 | 第18页 |
2.1.5 桥面板 | 第18-20页 |
2.1.6 立柱和基座 | 第20-21页 |
2.2 拱和吊杆模拟 | 第21-22页 |
2.2.1 钢管混凝土桁架拱模拟 | 第21页 |
2.2.2 吊杆模拟 | 第21-22页 |
2.3 桥面板模拟 | 第22-24页 |
2.3.1 桥面板梁格划分 | 第22-23页 |
2.3.2 桥面板弯曲刚度调整 | 第23-24页 |
2.4 钢横梁模拟 | 第24页 |
2.5 立柱模拟 | 第24-25页 |
2.6 边界条件模拟 | 第25页 |
2.7 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3章 桥梁施工过程计算分析 | 第26-40页 |
3.1 施工方案和阶段划分 | 第26-27页 |
3.1.1 施工方案 | 第26页 |
3.1.2 施工阶段划分 | 第26-27页 |
3.2 施工过程荷载 | 第27-28页 |
3.3 施工过程计算分析 | 第28-34页 |
3.3.1 位移计算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3.2 桁架拱应力计算分析 | 第29-32页 |
3.3.3 桥面板应力计算分析 | 第32页 |
3.3.4 钢横梁应力计算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3.5 吊杆应力计算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3.6 立柱应力计算分析 | 第34页 |
3.4 施工过程主要构件承载能力计算分析 | 第34-38页 |
3.4.1 钢管桁架安装阶段计算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4.2 成拱阶段主拱稳定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4.3 成桥阶段计算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5 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4章 桥梁运营阶段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分析 | 第40-62页 |
4.1 运营阶段荷载及其组合 | 第40-41页 |
4.1.1 荷载类型 | 第40-41页 |
4.1.2 荷载组合工况 | 第41页 |
4.2 恒载与荷载组合作用下桥梁计算分析 | 第41-49页 |
4.2.1 恒载作用下桥梁计算 | 第41-43页 |
4.2.2 组合一到组合五作用下桥梁计算 | 第43-46页 |
4.2.3 组合六作用下桥梁计算 | 第46-49页 |
4.3 荷载组合效应汇总与分析 | 第49-54页 |
4.3.1 桥面板计算汇总 | 第50-51页 |
4.3.2 桁架拱计算汇总 | 第51-53页 |
4.3.3 钢横梁计算汇总 | 第53页 |
4.3.4 吊杆计算汇总 | 第53-54页 |
4.4 桥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分析 | 第54-60页 |
4.4.1 钢管混凝土桁架拱上下弦杆受压构件承载力验算 | 第54-55页 |
4.4.2 钢管混凝土桁架拱组合受压构件承载力验算 | 第55-56页 |
4.4.3 受剪构件承载力验算 | 第56页 |
4.4.4 节点承载力计算 | 第56-57页 |
4.4.5 节点及连接疲劳验算 | 第57-58页 |
4.4.6 桥梁稳定性分析 | 第58-59页 |
4.4.7 吊杆承载力计算分析 | 第59-60页 |
4.5 小结 | 第60-62页 |
第5章 桥梁运营阶段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计算分析 | 第62-70页 |
5.1 荷载组合 | 第62页 |
5.2 荷载组合作用下桥梁计算分析 | 第62-67页 |
5.2.1 短期效应组合下桥梁各构件计算分析 | 第62-65页 |
5.2.2 长期效应组合下桥梁各构件计算分析 | 第65-67页 |
5.3 荷载组合效应汇总和验算 | 第67-69页 |
5.3.1 位移汇总和验算 | 第67-68页 |
5.3.2 主拱应力汇总和验算 | 第68-69页 |
5.4 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6章 桥梁自振特性和地震响应计算分析 | 第70-91页 |
6.1 自振特性计算 | 第70-72页 |
6.1.1 自振特性计算理论 | 第70-71页 |
6.1.2 自振特性计算分析 | 第71-72页 |
6.2 地震反应谱响应计算分析 | 第72-81页 |
6.2.1 反应谱输入 | 第72页 |
6.2.2 反应谱振型分析 | 第72-73页 |
6.2.3 地震响应组合 | 第73-74页 |
6.2.4 E1反应谱地震响应计算 | 第74-77页 |
6.2.5 E2反应谱地震响应计算 | 第77-81页 |
6.3 地震时程响应计算分析 | 第81-86页 |
6.3.1 地震波选取 | 第81-82页 |
6.3.2 线性时程计算分析 | 第82-86页 |
6.4 地震响应计算结果对比 | 第86-89页 |
6.4.1 位移响应对比分析 | 第86-87页 |
6.4.2 应力响应对比分析 | 第87-89页 |
6.5 小结 | 第89-91页 |
第7章 拱脚详细应力分析和对比方案 | 第91-111页 |
7.1 局部详细单元全桥模型的建立 | 第91-92页 |
7.1.1 拱脚构造细节 | 第91页 |
7.1.2 局部详细单元全桥模型 | 第91-92页 |
7.2 恒载作用下全桥和拱脚详细应力分析 | 第92-96页 |
7.2.1 全桥跨中挠度和拱底竖向反力对比 | 第93页 |
7.2.2 恒载作用下拱脚详细应力分析 | 第93-96页 |
7.3 恒载和车辆荷载作用拱脚详细应力分析 | 第96-100页 |
7.3.1 恒载和车辆荷载作用下拱脚位移分析 | 第97页 |
7.3.2 恒载和车辆荷载作用下拱脚详细应力分析 | 第97-100页 |
7.4 拱脚无外包混凝土方案的试算 | 第100-103页 |
7.5 拱脚无外包混凝土加大拱脚管径方案的试算 | 第103-106页 |
7.6 拱脚无外包混凝土加厚管壁方案的试算和优选 | 第106-109页 |
7.7 小结 | 第109-111页 |
结论 | 第111-114页 |
致谢 | 第114-11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5-11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11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