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m跨新型装配式波形腹板钢板梁连续组合梁桥静动力分析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概述 | 第9页 |
1.2 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发展 | 第9-11页 |
1.3 钢底板波形钢腹板组合梁桥发展 | 第11-13页 |
1.4 本文主要工作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桥梁方案设计 | 第14-24页 |
2.1 工程概况 | 第14-15页 |
2.2 上部结构设计 | 第15-18页 |
2.3 下部结构设计 | 第18页 |
2.4 桥梁施工方案 | 第18-22页 |
2.5 小结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桥梁模型建立和施工阶段计算分析 | 第24-38页 |
3.1 施工阶段划分 | 第24-25页 |
3.2 梁格模型建立 | 第25-31页 |
3.2.1 梁格法概述 | 第25页 |
3.2.2 截面有效宽度 | 第25-27页 |
3.2.3 纵向梁格构件截面特性 | 第27-28页 |
3.2.4 横向梁格构件截面特性 | 第28-29页 |
3.2.5 虚拟边构件截面特性 | 第29-30页 |
3.2.6 梁格模型建立 | 第30-31页 |
3.3 施工阶段计算分析 | 第31-37页 |
3.3.1 桥梁位移计算 | 第31页 |
3.3.2 桥梁应力计算 | 第31-37页 |
3.4 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桥梁运营阶段计算分析 | 第38-54页 |
4.1 梁格模型建立 | 第38-39页 |
4.2 运营阶段计算荷载 | 第39-40页 |
4.2.1 恒载作用 | 第39页 |
4.2.2 汽车荷载 | 第39-40页 |
4.2.3 温度作用 | 第40页 |
4.2.4 收缩作用 | 第40页 |
4.2.5 基础变位 | 第40页 |
4.3 荷载作用桥梁内力计算 | 第40-45页 |
4.3.1 恒载作用计算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3.2 汽车荷载计算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3.3 温度作用计算分析 | 第42-43页 |
4.3.4 收缩作用计算分析 | 第43-44页 |
4.3.5 基础变位计算分析 | 第44页 |
4.3.6 荷载组合 | 第44-45页 |
4.4 运营阶段桥梁验算 | 第45-53页 |
4.4.1 主梁抗弯承载力验算 | 第45-46页 |
4.4.2 波形钢腹板抗剪验算 | 第46-48页 |
4.4.3 主梁剪力连接件验算 | 第48-51页 |
4.4.4 桥面板裂缝宽度验算 | 第51-53页 |
4.4.5 主梁竖向挠度验算 | 第53页 |
4.5 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5章 桥梁组合单元模型建立和边跨详细应力分析 | 第54-63页 |
5.1 全桥组合单元模型建立 | 第54-57页 |
5.1.1 上部结构模拟 | 第54页 |
5.1.2 下部结构模拟 | 第54-56页 |
5.1.3 边界模拟 | 第56页 |
5.1.4 全桥空间有限元模型 | 第56-57页 |
5.2 组合单元模型与梁格模型计算对比 | 第57-58页 |
5.2.1 竖向挠度对比 | 第57页 |
5.2.2 支座反力对比 | 第57-58页 |
5.3 边跨跨中区域详细应力计算分析 | 第58-62页 |
5.3.1 工况一作用下主梁竖向挠度 | 第59页 |
5.3.2 工况一作用下边跨跨中区域详细应力 | 第59-60页 |
5.3.3 工况二作用下主梁竖向挠度 | 第60-61页 |
5.3.4 工况二作用下边跨跨中区域详细应力 | 第61-62页 |
5.4 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6章 桥梁动力计算分析 | 第63-71页 |
6.1 自振特性计算分析 | 第63-65页 |
6.2 反应谱法计算分析 | 第65-67页 |
6.2.1 反应谱输入 | 第65页 |
6.2.2 反应谱法计算分析 | 第65-67页 |
6.3 时程法计算分析 | 第67-69页 |
6.3.1 地震动时程输入 | 第67页 |
6.3.2 时程法计算分析 | 第67-69页 |
6.4 小结 | 第69-71页 |
结论 | 第71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