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9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9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2-14页 |
一、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二、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一、 评价体系设计原则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二、 评价方法的研究 | 第15页 |
三、 评价指标体系(模型)的研究 | 第15-16页 |
四、 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6-17页 |
第三节 内容与方法 | 第17-19页 |
一、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二、 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理论框架 | 第19-28页 |
第一节 医院信息化的定义和建设内容 | 第19-21页 |
一、 医院信息化定义 | 第19-20页 |
二、 医院信息化的建设目标 | 第20页 |
三、 医院信息化的内容和范围 | 第20-21页 |
第二节 信息悖论 | 第21-23页 |
一、 定义和成因分析 | 第21-22页 |
二、 医院信息化与信息悖论 | 第22-23页 |
第三节 需求层次理论 | 第23-25页 |
一、 定义和主要应用 | 第23-24页 |
二、 信息化需求层次 | 第24-25页 |
第四节 多元评价理论 | 第25-28页 |
一、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| 第25-26页 |
二、 评价内容的多维化 | 第26-27页 |
三、 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上海市三级医院信息化评价现状分析 | 第28-41页 |
第一节 上海市三级医院信息化现状调查 | 第28-31页 |
一、 调查方法与内容 | 第28-29页 |
二、 调查结果 | 第29-30页 |
三、 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0-31页 |
第二节 国内医院信息化评价现状 | 第31-37页 |
一、 医院等级评审 | 第31-33页 |
二、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测评 | 第33-34页 |
三、 电子病历系统功能与应用分级标准 | 第34-36页 |
四、 其它形式的医院信息化评价 | 第36页 |
五、 医院信息化评价取得的成效 | 第36-37页 |
第三节 国内医院信息化评价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7-41页 |
一、 评价工作缺乏制度保障 | 第37-38页 |
二、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不尽合理 | 第38-39页 |
三、 评价对象定位模糊 | 第39页 |
四、 评价工作不够规范 | 第39-41页 |
第四章 美国医院信息化评价的经验借鉴 | 第41-48页 |
第一节 美国医院信息化评价 | 第41-46页 |
一、 发展概况 | 第41-43页 |
二、 电子病历采纳度模型 | 第43-45页 |
三、 电子病历有效应用评价 | 第45-46页 |
第二节 美国医院信息化评价的借鉴意义 | 第46-48页 |
一、 评价目标明确,评价主体各司其职 | 第46页 |
二、 HIMSS 提供的综合性电子病历评价报告更有参考价值 | 第46-48页 |
第五章 上海市三级医院信息化应用评价体系的对策建议 | 第48-56页 |
第一节 尽快建立上海市三级医院信息化评价制度 | 第48-50页 |
一、 评价机构的设置和管理 | 第48-49页 |
二、 评价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| 第49页 |
三、 评价活动的组织和实施 | 第49-50页 |
四、 评价结果的发布和利用 | 第50页 |
第二节 医院信息化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50-54页 |
一、 评价指标的初步筛选 | 第50-52页 |
二、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52-54页 |
第三节 逐步构建和完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| 第54-56页 |
一、 建立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| 第54-55页 |
二、 加强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 | 第55页 |
三、 充分利用第三方评价和研究成果 | 第55-56页 |
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| 第56-58页 |
第一节 研究结论 | 第56页 |
第二节 存在不足及研究展望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附件 | 第61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0-71页 |
上海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