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31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27页 |
1.2.1 钢-混凝土组合梁力学性能 | 第14-17页 |
1.2.2 抗剪连接件力学性能 | 第17-25页 |
1.2.3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| 第25-26页 |
1.2.4 材料剩余强度理论 | 第26-27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7-28页 |
1.3.1 存在的问题 | 第27页 |
1.3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7-28页 |
1.4 本文组织结构 | 第28-31页 |
第二章 抗剪连接件推出试验研究 | 第31-53页 |
2.1 推出试验介绍 | 第31-33页 |
2.1.1 标准推出试验 | 第31-32页 |
2.1.2 试验目的及内容 | 第32-33页 |
2.2 推出试验设计 | 第33-41页 |
2.2.1 试件构造及制作 | 第33-34页 |
2.2.2 材料试验 | 第34-35页 |
2.2.3 试件承载力估算 | 第35-39页 |
2.2.4 试验加载方法 | 第39-40页 |
2.2.5 测试内容与测试方法 | 第40-41页 |
2.3 推出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41-51页 |
2.3.1 栓钉推出试验结果 | 第41-45页 |
2.3.2 PBL推出试验结果 | 第45-49页 |
2.3.3 两种抗剪连接件对比 | 第49-5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三章 疲劳荷载作用下抗剪连接件力学性能退化规律研究 | 第53-73页 |
3.1 栓钉非线性剩余承载力退化模型 | 第53-59页 |
3.1.1 二元疲劳失效判据 | 第53页 |
3.1.2 非线性疲劳损伤和材料剩余强度 | 第53-56页 |
3.1.3 栓钉剩余承载力退化模型 | 第56-58页 |
3.1.4 计算模型验证 | 第58-59页 |
3.2 不同循环次数下栓钉荷载-滑移模型 | 第59-64页 |
3.2.1 三阶段荷载-滑移模型 | 第59-60页 |
3.2.2 栓钉各力学指标退化规律 | 第60-62页 |
3.2.3 随循环加载次数退化的荷载-滑移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| 第62-64页 |
3.3 PBL连接件剩余承载力退化模型 | 第64-70页 |
3.3.1 基于弹性地基梁法的PBL连接件受力分析 | 第64-66页 |
3.3.2 剩余承载力计算模型的建立 | 第66-69页 |
3.3.3 计算模型验证 | 第69-7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70-73页 |
第四章 疲劳荷载作用下钢-混凝土组合梁试验研究 | 第73-89页 |
4.1 试验目的及内容 | 第73页 |
4.2 试件设计和制作 | 第73-75页 |
4.2.1 试验梁尺寸及构造 | 第73-75页 |
4.2.2 试验梁制作流程 | 第75页 |
4.3 加载方法及测点布置 | 第75-81页 |
4.3.1 试验梁承载力估算 | 第75-79页 |
4.3.2 试验加载方法 | 第79-80页 |
4.3.3 测试内容及方法 | 第80-81页 |
4.4 试验梁静力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81-84页 |
4.4.1 静力破坏形态 | 第81-82页 |
4.4.2 静力试验结果 | 第82-84页 |
4.5 试验梁疲劳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84-88页 |
4.5.1 疲劳破坏形态 | 第84-85页 |
4.5.2 疲劳试验结果 | 第85-88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88-89页 |
第五章 疲劳荷载作用下钢-混凝土组合梁的剩余力学性能研究 | 第89-115页 |
5.1 组合梁剩余刚度退化规律 | 第89-93页 |
5.1.1 结构刚度的定义 | 第89-90页 |
5.1.2 刚度退化函数的确定 | 第90页 |
5.1.3 组合梁刚度退化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| 第90-93页 |
5.2 组合梁剩余承载力计算方法 | 第93-99页 |
5.2.1 材料退化模型 | 第93-94页 |
5.2.2 剩余抗弯承载力计算方法 | 第94-98页 |
5.2.3 实例验证 | 第98-99页 |
5.3 不同连接件试验方法及结果的对比分析 | 第99-100页 |
5.3.1 静力性能对比 | 第99-100页 |
5.3.2 剩余承载力对比 | 第100页 |
5.4 基于疲劳累积损伤效应的钢-混凝土组合梁动态分析软件 | 第100-107页 |
5.4.1 软件介绍 | 第101-102页 |
5.4.2 软件环境 | 第102页 |
5.4.3 软件实现 | 第102-105页 |
5.4.4 算例 | 第105-107页 |
5.5 工程实例 | 第107-112页 |
5.5.1 工程概况 | 第107-108页 |
5.5.2 组合梁基本力学特性计算 | 第108-111页 |
5.5.3 运营若干年后组合梁的剩余承载力 | 第111-112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112-115页 |
第六章 疲劳荷载下具有锈蚀连接件的钢-混凝土组合梁的力学性能试验及退化规律研究 | 第115-129页 |
6.1 钢-混凝土组合梁的锈蚀问题 | 第115-116页 |
6.2 钢-混凝土组合梁锈蚀试验 | 第116-122页 |
6.2.1 试验梁设计 | 第116页 |
6.2.2 电化学加速锈蚀 | 第116-117页 |
6.2.3 电化学加速锈蚀试验控制方程 | 第117-118页 |
6.2.4 锈蚀过程 | 第118-119页 |
6.2.5 锈蚀试验结果 | 第119-122页 |
6.3 锈蚀后钢-混凝土组合梁疲劳试验 | 第122-127页 |
6.3.1 试验加载方法 | 第122-123页 |
6.3.2 试件破坏形态 | 第123页 |
6.3.3 锈蚀和疲劳共同作用下组合梁力学性能的退化规律 | 第123-127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27-129页 |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129-133页 |
7.1 主要结论 | 第129-130页 |
7.2 主要创新点 | 第130页 |
7.3 展望 | 第130-133页 |
致谢 | 第133-1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5-145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45-1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