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动物学论文--动物遗传学论文

黑猩猩和大猩猩的比较线粒体基因组学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5页
    1.1 线粒体的起源第10-12页
    1.2 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第12-14页
    1.3 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蛋白质编码基因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转RNA基因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核糖体RNA基因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非编码区第16-17页
    1.4 线粒体基因组的重排和重组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线粒体基因组的重排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线粒体基因组的重组第18页
    1.5 线粒体DNA多态性是进化研究的重要标记分子标记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几种常用的分子标记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线粒体DNA作为分子标记的优缺点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线粒体基因组分子系统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1.6 线粒体比较基因组学第21-23页
    1.7 立题依据、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7.1 立题依据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7.2 研究目的以及意义第23-25页
第二章 两种猩猩线粒体基因组数据的挖掘和分析第25-51页
    2.1 黑猩猩和东部大猩猩简介第25-27页
    2.2 线粒体数据筛选流程和方法第27-31页
    2.3 动物线粒体基因的组装与分析第31-34页
    2.4 黑猩猩和东部低地大猩猩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特征第34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0 两种猩猩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组成第34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基因顺序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黑猩猩线粒体基因组基因重叠以及间隔区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tRNA基因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rRNA基因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两种猩猩线粒体基因组PCGs核苷酸和编码氨基酸的分析第45-51页
第三章 人科线粒体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第51-59页
    3.1 遗传距离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系统发育简介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遗传距离的计算以及结果分析第53-56页
    3.2 系统发育树构建以及结果分析第56-59页
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第59-60页
致谢第60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67页
附录A (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)第67-68页
附录B第68-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使鹿部落驯鹿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
下一篇:典型的生物及化学系统中随机和延迟效应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