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伴“童”行—课外辅导中的孩子与他们的多样童年
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作品阐述 | 第8-16页 |
一、 设计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二、报道回顾及评述 | 第9-13页 |
三、设计思路 | 第13-14页 |
四、本设计主要创新点 | 第14-16页 |
人物特写之一 | 第16-23页 |
抗拒——在辅导班旋涡中的反复挣扎 | 第16-23页 |
孩子的痛苦:这些辅导班,我都不喜欢 | 第16-19页 |
父母的焦虑:感觉身边每一个孩子都比她强 | 第19-20页 |
曾想放弃过,但是无法放弃 | 第20-23页 |
人物特写之二 | 第23-30页 |
接纳——由苦至甜的辅导长跑 | 第23-30页 |
辅导班苦涩源于对困难的畏惧 | 第23-26页 |
由苦至甜,差的仅是一个坚持的距离 | 第26-30页 |
人物特写之三 | 第30-39页 |
相伴——两姐妹与她们的“辅导班伙伴” | 第30-39页 |
我们很“另类” | 第30-31页 |
在“另类”的背后,曾是父母无限的焦虑 | 第31-34页 |
破除心魔,原来快乐才是辅导班应有的样子 | 第34-36页 |
辅导班不是依赖,而是伙伴 | 第36-39页 |
记者手记 | 第39-49页 |
莫做“疯狂辅导班” | 第39-41页 |
辅导班焦虑暗含了中产阶级的自我矛盾 | 第41-43页 |
“减负”真的减对了吗? | 第43-45页 |
警惕“童年的消逝” | 第45-46页 |
对于辅导班的焦虑,会改变吗? | 第46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