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特殊分区规划论文

适用于我国寒地城市的广场景观设计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1. 引言第9-17页
    1.1. 研究的缘起第9页
    1.2.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. 寒地城市运动与北方市长会议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. 国外有关寒地城市的理论研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. 国内有关寒地城市的理论研究第12页
    1.3.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. 论文的研究目的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. 论文的理论意义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. 论文的实践意义第13页
    1.4. 研究方法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. 比较分析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. 案例分析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. 综合分析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4. 实地调研法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5. 图示解读法第14-15页
    1.5. 论文的框架第15-17页
2. 相关问题与概念释义第17-37页
    2.1. 关于寒地城市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. 有关寒地城市探讨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. 寒地城市的释义第17-20页
    2.2. 关于城市广场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. 城市广场的起源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. 城市广场的释义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. 城市广场的功能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. 城市广场的分类与分级第22-24页
    2.3. 寒地城市的气候类型和寒地城市分类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. 寒地城市的气候类型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. 寒地城市的分类第26-27页
    2.4. 寒地城市气候特征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. 气温特征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. 日照特征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. 降水特征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. 风的特征第29页
    2.5. 寒地气候对于城市生活的影响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. 寒地气候对于城市的有利影响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. 寒地气候对于城市的不利影响第30-35页
    2.6. 本章小结第35-37页
3. 寒地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7-45页
    3.1. “气候设计”与“气候响应”理论第37页
    3.2. 寒地城市的广场环境创建理念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. “冬季宜人”的寒地自然观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. “可持续发展”的寒地生态观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. “气候特色”的寒地地域观第38-39页
    3.3. 寒地城市广场使用者的行为心理模式分析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. 寒地城市广场使用者的心理活动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. 寒地城市广场使用者的行为活动分析第41-43页
    3.4. 本章小结第43-45页
4. 中外寒地城市广场建设的比较及启发第45-61页
    4.1. 中外寒地城市广场建设的比较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. 中外寒地城市的背景比较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. 国外寒地城市建设实践的总结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. 我国寒地城市与国外寒地城市发展的差距第50页
    4.2. 我国寒地城市广场的发展路线第50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. 我国寒地城市广场建设中暴露的问题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. 阻碍我国寒地城市建设人性化广场的因素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. 我国寒地城市广场建设的发展机遇第54-56页
    4.3. 寒地城市广场景观的设计原则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. 适应寒地城市的自然气候的以人为本原则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. 满足居民的安全便利出行的可达性原则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. 体现寒地城市的景观特色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. 保护寒地城市历史文化的地域性原则第58-59页
    4.4. 本章小结第59-61页
5. 寒地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研究第61-109页
    5.1. 基于气候控制的寒地城市广场的空间设计研究第6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. 寒地城市广场的尺度控制第61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. 寒地城市广场选址的“广场/建筑布局”研究第64-7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. 寒地城市广场的整体空间设计研究第70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. 寒地城市广场的空间功能集成化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. 寒地城市广场的空间结构复合化第78-82页
    5.2. 寒地城市广场的特色景观研究第82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. 寒地城市广场的冰雪景观设计研究第82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. 寒地城市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研究第85-9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. 寒地城市广场景观要素的地域化表达第94-9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. 寒地城市广场的夜晚景观设计研究第99-101页
    5.3. 适用于我国寒地城市广场的中间技术第101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. 国外寒地城市建设关键技术的实践研究第102-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. 适用于我国寒地城市广场建设的中间技术第105-106页
    5.4. 本章小结第106-109页
6. 结论第109-111页
参考文献第111-115页
图表目录第115-121页
个人简介第121-123页
导师简介第123-125页
获得成果目录清单第125-127页
致谢第127页

论文共12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社交媒体对大学生流行文化的影响研究
下一篇:企业白领工作压力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