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| 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| 1.2.1 大断面隧道结构特点 | 第12页 |
| 1.2.2 隧道衬砌外水压力研究 | 第12-15页 |
| 1.2.3 富水区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特征研究 | 第15-16页 |
| 1.2.4 高压富水区隧道防排水技术研究 | 第16页 |
| 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6-19页 |
| 1.3.1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| 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| 1.3.3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17-19页 |
| 第2章 高压富水区大断面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特征模型试验研究 | 第19-50页 |
| 2.1 引言 | 第19页 |
| 2.2 依托工程概况 | 第19-20页 |
| 2.3 相似理论 | 第20-22页 |
| 2.3.1 第一相似理论 | 第20-22页 |
| 2.3.2 第二相似理论 | 第22页 |
| 2.4 试验模型相似关系的确定 | 第22-23页 |
| 2.5 模型试验相似材料 | 第23-28页 |
| 2.5.1 试验原型隧道 | 第23-24页 |
| 2.5.2 相似材料 | 第24-28页 |
| 2.6 试验装置 | 第28-31页 |
| 2.6.1 土压加载装置 | 第28-29页 |
| 2.6.2 水压加载装置 | 第29-31页 |
| 2.7 试验方案 | 第31-34页 |
| 2.7.1 试验步骤 | 第31-32页 |
| 2.7.2 测点布置 | 第32-33页 |
| 2.7.3 量测系统 | 第33-34页 |
| 2.8 试验工况 | 第34页 |
| 2.9 三车道试验结果分析 | 第34-42页 |
| 2.9.1 三车道衬砌结构受力特征 | 第34-38页 |
| 2.9.2 三车道衬砌结构破坏形态 | 第38-42页 |
| 2.10 紧急停车带试验结果分析 | 第42-48页 |
| 2.10.1 紧急停车带衬砌结构受力特征 | 第42-46页 |
| 2.10.2 紧急停车带衬砌结构破坏形态 | 第46-48页 |
| 2.11 本章小结 | 第48-50页 |
| 第3章 高压富水区深埋大断面公路隧道衬砌结构受力特征数值模拟 | 第50-73页 |
| 3.1 引言 | 第50页 |
| 3.2 荷载-结构计算理论 | 第50-52页 |
| 3.2.1 荷载计算方法 | 第50-51页 |
| 3.2.2 衬砌强度计算方法 | 第51-52页 |
| 3.3 计算模型及参数设置 | 第52-55页 |
| 3.3.1 计算模型 | 第52-53页 |
| 3.3.2 计算参数 | 第53-54页 |
| 3.3.3 工况设置 | 第54-55页 |
| 3.4 计算结果及分析 | 第55-71页 |
| 3.4.1 三车道衬砌结构内力特征 | 第55-62页 |
| 3.4.2 紧急停车带衬砌结构内力特征 | 第62-68页 |
| 3.4.3 三车道与紧急停车带内力特征对比分析 | 第68-71页 |
| 3.5 本章小结 | 第71-73页 |
| 第4章 高压富水区大断面公路隧道防排水技术研究 | 第73-91页 |
| 4.1 FLAC流固耦合计算理论 | 第73-74页 |
| 4.2 防排水方式探讨 | 第74-75页 |
| 4.3 “两侧沟”与“仰拱下设排水沟”数值模拟对比分析 | 第75-80页 |
| 4.3.1 数值计算模型及边界条件 | 第75-76页 |
| 4.3.2 材料参数 | 第76-77页 |
| 4.3.3 流固耦合计算方法的选择 | 第77-79页 |
| 4.3.4 排水孔的模拟 | 第79-80页 |
| 4.4 排水孔位置对衬砌结构内力的影响分析研究 | 第80-88页 |
| 4.4.1 围岩渗流场变化规律及地下水流速矢量分析 | 第80-82页 |
| 4.4.2 衬砌水压力分析 | 第82-86页 |
| 4.4.3 衬砌结构安全性分析 | 第86-88页 |
| 4.5 两种排水方式适用范围探讨 | 第88-89页 |
| 4.6 本章小结 | 第89-91页 |
| 结论与展望 | 第91-95页 |
| 结论 | 第91-93页 |
| 展望 | 第93-95页 |
| 致谢 | 第95-9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97-100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| 第100-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