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8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(一)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需要 | 第9页 |
(二)我国教育改革的需要 | 第9页 |
(三)高中生物学教学的需要 | 第9-10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(一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(二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三、概念界定 | 第15页 |
(一)iSpringQuizMaker | 第15页 |
(二)交互型自我测验 | 第15页 |
四、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5-16页 |
(一)研究目的 | 第15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五、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6-18页 |
(一)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(二)研究方法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理论基础 | 第18-21页 |
一、多元智能理论 | 第18页 |
(一)理论概述 | 第18页 |
(二)启示 | 第18页 |
二、视听教育理论 | 第18-19页 |
(一)理论概述 | 第18-19页 |
(二)启示 | 第19页 |
三、程序教学理论 | 第19-21页 |
(一)理论概述 | 第19-20页 |
(二)启示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iSpring QuizMaker软件简介 | 第21-27页 |
一、iSpring QuizMaker8软件的快速使用界面 | 第21-22页 |
二、iSpring QuizMaker8软件的主窗口 | 第22-27页 |
(一)工具栏 | 第23-24页 |
(二)问题列表 | 第24页 |
(三)问题窗格 | 第24-25页 |
(四)媒体资源面板 | 第25页 |
(五)答案细节面板 | 第25-26页 |
(六)选项/反馈和分支面板 | 第26-27页 |
第四章 高中生物学自我测验的设计和制作 | 第27-57页 |
一、自我测验制作的前期分析 | 第27页 |
二、自我测验的设计 | 第27页 |
三、素材的准备 | 第27-28页 |
(一)相关图片的收集和处理 | 第27-28页 |
(二)Flash动画的制作 | 第28页 |
四、使用iSpring QuizMaker8软件制作自我测验的过程 | 第28-57页 |
(一)创建分级测验 | 第28页 |
(二)测验属性的设置 | 第28-34页 |
(三)自定义播放器 | 第34-38页 |
(四)设计简介幻灯片 | 第38-39页 |
(五)插入信息幻灯片 | 第39-40页 |
(六)添加试题 | 第40-51页 |
(七)设计结果幻灯片 | 第51-53页 |
(八)预览测验和试题 | 第53-54页 |
(九)发布测验 | 第54-57页 |
第五章 自我测验在中学的应用及其调查 | 第57-61页 |
一、自我测验在中学中的应用 | 第57-59页 |
二、对自我测验在中学中应用的调查 | 第59-61页 |
(一)调查对象 | 第59页 |
(二)调查方法 | 第59页 |
(三)调查工具 | 第59页 |
(四)调查数据的收集和处理 | 第59-61页 |
第六章 结果分析及结论 | 第61-83页 |
一、学生的反馈 | 第61-79页 |
(一)调查问卷中封闭式题目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| 第61-71页 |
(二)调查问卷中开放式题目的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| 第71-79页 |
二、教师的反馈 | 第79-80页 |
三、研究结论 | 第80-83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3-85页 |
一、研究总结 | 第83-84页 |
二、研究的不足 | 第84页 |
三、展望 | 第84-8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5-88页 |
附录: | 第88-97页 |
1.第二章《组成细胞的分子》单元测试 | 第88-94页 |
2.调查问卷 | 第94-96页 |
3.对教师的访谈提纲 | 第96-97页 |
致谢 | 第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