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纺织工业、染整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

中国古代美术作品中的纺织技术研究

摘要第1-10页
ABSTRACT第10-19页
1 绪论第19-37页
   ·技术史视角下的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9-21页
     ·研究背景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·研究现状第21-33页
     ·数据库相关文献分析第21-25页
  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26-33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·文献研究方法第33页
     ·实物研究第33页
     ·比较方法第33-34页
   ·研究范围第34-35页
     ·时间范围的界定第34页
     ·研究对象的分布第34-35页
 参考文献第35-37页
起源篇第37-49页
 2 中国原始纺织技术起源图考第37-44页
   ·对《投石索狩猎图》的疑问第37-39页
     ·对图中抛甩投石索的疑问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对图中创作原型的疑问第38-39页
   ·从石球利用技术中考证原始纺织技术第39-44页
     ·石球功用的新考第39-41页
     ·基于石球利用技术的纺织技术之起源考第41-44页
 参考文献第44-45页
 起源篇小结第45-49页
纺前纤维加工篇第49-81页
 3 中国古代纺织原料的纺前初加工第49-77页
   ·蚕丝纤维的纺前初加工第49-64页
     ·蚕业生产的起源第49-52页
     ·茧蛹的处理技术第52-55页
     ·缫丝工艺第55-60页
     ·络丝、并丝、整经器具及工艺第60-64页
   ·纺织用植物茎皮纤维的种类及初加工第64-70页
     ·植物茎皮纤维的种类第64-66页
     ·植物茎皮纤维的初加工第66-70页
   ·棉花纤维的初加工第70-77页
     ·中国古代棉花植物的名辨第70-72页
     ·中国古代棉花的纺前加工第72-76页
     ·棉花内传的路径及长时期传播受阻的原因第76-77页
 参考文献第77-79页
 纺前纤维加工篇小结第79-81页
纺纱篇第81-139页
 4 纺专纺纱第81-97页
   ·纺纱起源与纺专的工作原理第81-83页
     ·纺纱的起源与编织第82页
     ·对纺纱起源的时间、特点的考证第82页
     ·纺专的发明思想第82-83页
   ·纺专的构成、操作及定名的争议第83-84页
     ·纺专的构成及操作第83-84页
     ·"纺专"定名的争论第84页
   ·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纺轮第84-94页
     ·纺轮的形制及其变迁第85-90页
     ·纺轮的空间分布与华夏文明的起源第90-94页
  参考文献第94-97页
 5 中国古代小纺车的图证和新论第97-113页
   ·对刘仙洲先生所藏《手摇纺车图》的献疑第97-103页
     ·对《手摇纺车图》的出处的疑问第98页
     ·对《手摇纺车图》中纺妇坐姿的疑问第98-99页
     ·对《手摇纺车图》中纺妇发式的疑问第99-100页
     ·对《手摇纺车图》近代性的疑问第100-101页
     ·对《手摇纺车图》中曲柄使用的疑问第101-103页
   ·中国古代手摇纺车史的新解第103-105页
     ·手摇纺车的出现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·手摇纺车的变迁第104-105页
   ·关于脚踏纺车的再研究第105-111页
     ·脚踏纺车的基本构造和操作第106页
     ·脚踏纺车出现时间的再审定第106-109页
     ·对古代美术作品中脚踏纺车版画的疑问第109-111页
  参考文献第111-113页
 6 水转大纺车和丝大纺车的图考第113-127页
   ·对元明两代水转大纺车形制的争论第113-118页
     ·基于大纺车结构复原的水转大纺车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·关于水转大纺车形制的两种争论第115-118页
   ·水转大纺车及大纺车式纺棉机的衰亡第118-121页
     ·水转大纺车发展的主要阻碍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·大纺车式纺棉机无法产生的原因分析第119-121页
   ·丝大纺车的兴起第121-124页
     ·大纺车的继承和发展——江浙丝大纺车第121-123页
     ·丝大纺车的出现和持续发展的原因第123-124页
  参考文献第124-127页
 7 中国古代纺纱工艺历史意义之古版画考第127-137页
   ·中国古代造纸工艺中的纺纱工艺考第127-129页
     ·纸定义中的纺纱工艺考第127-128页
     ·中国古代造纸工艺中的纺纱工艺思想第128-129页
   ·中国古代纺纱和制绳的工艺关系新解第129-136页
     ·"纺纱、制绳共源说"的假设第129-131页
     ·中国古代制绳工艺中纺纱根源第131-136页
  参考文献第136-137页
 纺纱篇小结第137-139页
织造篇第139-207页
 8 织机之母——原始腰机的起源、织法的图考第139-155页
   ·原始腰机的产生和出现时间的界定第140-142页
     ·纱线的"硬化"与原始腰机的产生第140-141页
     ·中国原始腰机出现的时间界定第141-142页
   ·原始腰机复原的评述和平纹织物的织造第142-145页
     ·对原始腰机复原的简述第142-143页
     ·原始腰机与筘的前身第143-144页
     ·原始腰机上平纹织物的操作第144-145页
   ·原始腰机的提花第145-153页
     ·原始腰机的多综竿提花第145-148页
     ·原始腰机上的挑花第148-153页
  参考文献第153-155页
 9 综蹑织机的起源、发展第155-175页
   ·综蹑织机的起源——双轴织机、手提综竿式斜织机第155-161页
     ·《东国传丝公主画版》中的双轴织机第155-157页
     ·《列女传·鲁季敬姜》中的双轴织机第157-160页
     ·手提综竿式斜织机的假说第160-161页
   ·综蹑织机的出现第161-165页
     ·对传统观点关于综蹑织机出现时间的疑问第161-162页
     ·综蹑织机出现时间的再界定第162-165页
   ·综蹑织机发展的图解第165-174页
     ·单综单蹑织机第165-166页
     ·单综双蹑织机第166-167页
     ·踏板立机第167-168页
     ·单动式双综双蹑织机第168-169页
     ·互动式双综双蹑织机第169-170页
     ·多综多蹑织机第170-174页
  参考文献第174-175页
 10 花楼提花织机与提花技术的新发展第175-205页
   ·花楼提花织机起源之谜及其发展第175-179页
     ·对东汉起源说的献疑第175-176页
     ·小花楼提花织机出现的假设第176-178页
     ·大花楼提花织机的出现第178-179页
   ·花楼提花织机的结构及操作第179-184页
     ·小花楼提花织机的结构第179-182页
     ·大花楼提花织机的结构第182-184页
   ·花楼提花织机的挑花结本第184-198页
     ·挑花工艺第184-187页
     ·倒花工艺第187-192页
     ·拼花工艺第192-193页
     ·同花工艺——拼花工艺和倒花工艺的结合第193页
     ·挑花结本制作举例第193-198页
   ·花楼提花织机的投纬第198-203页
     ·投纬的方法第198-200页
     ·投纬工具第200-202页
     ·打纬工具第202页
     ·投纬工具和打纬工具的变迁关系第202-203页
  参考文献第203-205页
 织造篇小结第205-207页
结论第207-209页
附录第209-227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、专著目录第227-229页
致谢第229-230页

论文共23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纺机专用变频器的矢量变频调速控制技术研究
下一篇:难加工材料高速外圆磨削机理及其表面完整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