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司法制度论文--劳动教养制度论文

承认理论视角下社区服刑人员的情绪管理研究--以S市X社区矫正中心为例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导论第10-27页
    1.1 缘起及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选题背景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问题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12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情绪管理研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承认理论研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社区服刑人员的情绪研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文献述评第18-19页
    1.3 概念界定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社区服刑人员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情绪管理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承认第20页
    1.4 理论视角与分析框架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理论内涵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契合性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研究框架第22-24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方法论的选择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场所的选取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研究对象的选择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5.4 资料收集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5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第26-27页
第2章 感知展现:情绪的情境性表达第27-34页
    2.1 法律场域:焦虑与愤怒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负向身体体验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敌意的对抗第28-29页
    2.2 家庭场域:羞愧与后悔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面子丢失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无法重来的痛苦第30页
    2.3 社会场域:敏感与隐藏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污名化困扰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隐藏封闭第31-32页
    2.4 主体内隐:无奈与抑郁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命中注定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非正常身份第32-34页
第3章 蔑视体验:负向情绪的生成机理第34-40页
    3.1 仪式蔑视—身体强暴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场域突变记忆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规训仪式监管第35-36页
    3.2 共同体蔑视—剥夺权力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亲密关系疏离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隐喻身份失语第37-38页
    3.3 内在蔑视—自我侮辱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自我价值矮化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同一性危机第39-40页
第4章 调节路径:承认维度下情绪管理的过程阐释及现实呈现第40-55页
    4.1 法律—认同与感恩的实现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提升法律认知的理性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卷入道德承认的活动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重构不平等主体的关系第42-44页
    4.2 爱—自信与希望的获得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对话自我间的定位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联结家庭的亲密情感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重建友情互动的支持第47-49页
    4.3 团结—尊重与价值感的赋予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激发内部团结的互助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感知社会共同体的拉力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实现就业行动的维持第52-55页
第5章 管理启示:承认指向的社会工作服务脉络探索第55-66页
    5.1 双向承认的理念取向及预估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自我与他者承认的服务理念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处遇伦理及原则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蔑视原因的预估分析第57-59页
    5.2 融合承认维度的多元服务脉络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强化个体的法理承认,重构理性认知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协助理解他者的关爱,获得情感关怀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促成主体间的团结,营造正向情绪的生成环境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关注个体内在承认,实现积极的自我认同第62-63页
    5.3 指向承认的评估及跟进第63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情绪管理达成的效果评估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正向情绪获得的持续性跟进第64-66页
第6章 结论与讨论第66-69页
    6.1 研究发现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不同形式蔑视是负向情绪的生成来源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获得正向情绪的路径是实现承认的达成过程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多元维度的社工介入服务应具有承认指向和差异性第67页
    6.2 研究不足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补充情绪需求的阶段性特征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三种承认形式的解释局限性第67-68页
    6.3 研究展望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如何促成主体间团结和合作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积极情绪治理的服务走向第68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3页
致谢第73-74页
附录第74-75页
卷内备考表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湖南民俗文化》中湖湘饮食名称的英译
下一篇:迈向有序:共享单车发展的实践创新与公共性重塑--以上海市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