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森林树种论文--针叶树类论文--杉木论文

模拟增温和氮添加对亚热带杉木幼林不同深度土壤CO2排放和微生物群落与酶活性的影响

中文摘要第2-4页
Abstract第4-6页
中文文摘第7-12页
绪论第12-18页
    1 研究背景第12-14页
    2 研究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 土壤剖面CO_2排放研究进展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 增温和氮添加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第16-17页
    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1 气候变化下多因子交互的野外原位模拟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.2 气候变化影响土壤碳排放的机制第17-18页
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第18-26页
    1.1 研究区概况第18页
    1.2 研究内容第18页
    1.3 技术路线第18-19页
    1.4 试验设计第19页
    1.5 样品采集第19-20页
    1.6 实验方法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土壤微生物量碳、氮测定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6.3 土壤微生物胞外酶活性测定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6.4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(PLFAs)测定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6.5 不同深度土壤CO_2通量和贡献率计算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6.6 土壤剖面温度与含水量观测第23-24页
    1.7 数据处理第24-26页
第二章 增温与氮添加对不同深度土壤碳动态的影响第26-34页
    2.1 增温和氮添加对不同深度土壤CO_2浓度的影响第26页
    2.2 增温和氮添加对不同深度土壤CO_2通量的影响第26-28页
    2.3 增温和氮添加对不同深度土壤碳排放贡献率的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2.4 讨论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增温对不同深度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氮添加对不同深度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增温和氮添加对不同深度土壤CO_2排放的交互作用第32页
    小结第32-34页
第三章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增温和氮添加的响应第34-40页
    3.1 微生物生物量碳对增温氮添加的响应第34-35页
    3.2 微生物生物量氮对增温氮添加的响应第35-36页
    3.3 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对增温氮添加的响应第36-37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增温和氮添加对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增温和氮添加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小结第39-40页
第四章 微生物群落结构对增温和氮添加的响应第40-52页
    4.1 微生物群落磷脂脂肪酸含量对增温和氮添加的响应第40-43页
    4.2 微生物群落组成对增温和氮添加的响应第43-44页
    4.3 微生物群落结构PCA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4.4 微生物群落结构RDA分析第45-47页
    4.5 增温和氮添加对微生物生理性质的影响第47页
    4.6 讨论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6.1 增温和氮添加对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6.2 增温和氮添加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第49-51页
    小结第51-52页
第五章 微生物酶活牲对增温和氮添加的响应第52-60页
    5.1 增温和氮添加对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第52-54页
    5.2 微生物酶活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5.3 讨论第55-58页
    小结第58-60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0-62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60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60-62页
参考文献第62-80页
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80-82页
致谢第82-84页
个人简历第84-88页

论文共8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武夷山黄山松凋落物分解的研究
下一篇:全球变暖背景下中亚热带藻类结皮对土壤氮素转化速率及N2O排放通量的调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