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水路运输论文--船舶工程论文--船舶电气设备、观通设备论文--船用强电设备论文--电站、电网论文

船舶多模式电站运行及电网电能质量的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2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多模式船舶电站的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船舶电网及电能质量的研究现状第15页
    1.3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5-18页
第2章 船舶电力系统概述第18-25页
    2.1 船舶电力系统基本组成及其特点第18页
    2.2 船舶多模式电站的构成第18-19页
    2.3 船舶电网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船舶电网的基本结构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含新能源融的船舶微电网第20-21页
    2.4 船舶电力系统典型负荷第21-22页
    2.5 船舶综合电力系统简介第22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22-25页
第3章 船舶多模式电站的建模与仿真第25-65页
    3.1 船舶光伏发电系统的建模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光伏电池数学模型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光伏电池的特性分析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单向DC-DC变换器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的研究第31页
    3.2 船舶混合储能系统的设计及其建模仿真第31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0 蓄电池(锂电池)参数及其等效模型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超级电容(SC)工作特性及其等效模型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蓄电池和超级电容充放电控制研究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飞轮储能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船舶混合储能系统仿真分析第41-46页
    3.3 船舶轴带发电系统第46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船舶轴带发电系统简介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船舶轴带发电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双馈发电机模型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双馈发电机的矢量控制策略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船舶轴带发电系统仿真分析第50-52页
    3.4 柴油发电机系统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原动机及调速器的数学模型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同步发电机及励磁调节器的数学模型第53-56页
    3.5 船舶负荷数学模型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静态模型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动态负荷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3 螺旋桨推进负荷的建模及其仿真第57-60页
    3.6 船舶多模式电站系统整体仿真分析第60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柴油发电机系统与船舶动静态负荷仿真分析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船舶微电网仿真分析第62-64页
    3.7 本章小结第64-65页
第4章 虚拟同步发电机在船舶自主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第65-82页
    4.1 虚拟同步发电机的引入第65-67页
    4.2 虚拟同步发电机基本原理第67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VSG拓扑结构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VSG本体数学模型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VSG运行控制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VSG惯性(阻尼)的稳定域分析第69-74页
    4.3 虚拟同步发电机仿真分析第74-8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VSG孤岛运行模式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VSG组网运行模式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VSG并网运行模式第78-8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80-82页
第5章 船舶电网电能质量的研究第82-94页
    5.1 船舶电网电能质量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船舶电网电能质量的重要性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船舶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因素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船舶电网电能质量的改善第83页
    5.2 基于多功能逆变器的电能质量治理第83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多功能并网逆变器的基本设计原理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谐波、无功电流检测方法第84-90页
    5.3 多功能逆变器仿真分析第90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多功能逆变器电能质量的治理第90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改进型ip-iq法检测性能仿真第92-93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93-94页
结论第94-96页
参考文献第96-10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02-104页
致谢第104页

论文共10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改进响应面法的水布垭面板堆石坝材料参数反演与分析
下一篇:基于扰动分析的船体平面分段混流装焊系统平衡优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