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论文--铁路运输管理工程论文--行车组织论文--铁路通过能力、运送能力论文

高速铁路通过能力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技术路线第19-20页
第2章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模式及通过能力概述第20-29页
    2.1 高速铁路运输组织模式第20-21页
    2.2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概念第21-22页
    2.3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影响因素分析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行车组织方式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固定设备设施第26-28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8-29页
第3章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概述第29-40页
    3.1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原则第29-30页
    3.2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第30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扣除系数法第30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平均最小间隔时间法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计算机模拟法第36-37页
    3.3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特点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方法选择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9-40页
第4章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计算模型及算法第40-52页
    4.1 问题描述及基本思路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问题描述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基本思路第40-41页
    4.2 模型构建第41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前提假设及符号说明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目标函数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约束条件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通过能力计算第46-47页
    4.3 模型求解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遗传算法简介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遗传算法设计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基于遗传算法的计算流程第5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0-52页
第5章 实例分析第52-67页
    5.1 成渝高铁运营概况第52-57页
    5.2 通过能力计算第57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应用扣除系数法计算通过能力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模拟结果分析第60-64页
    5.3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提高方法第64-65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65-67页
结论与展望第67-69页
    一、论文工作总结第67-68页
    二、论文后续研究展望第68-69页
致谢第69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资源可用度的编组站作业计划与动态车流耦合优化研究
下一篇:基于BIM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在地铁建设中的应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