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中文文摘 | 第4-9页 |
绪论 | 第9-15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0页 |
三、研究综述 | 第10-14页 |
四、研究局限 | 第14-15页 |
第一章 研究设计 | 第15-23页 |
第一节 概念界定与研究假设 | 第15-19页 |
一、概念界定与操作化 | 第15-18页 |
二、研究假设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| 第19-23页 |
一、研究对象 | 第19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9-23页 |
第二章 LZ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会交往及身份认同现状分析 | 第23-29页 |
第一节 LZ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师生交往现状 | 第23-24页 |
一、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师生交往总体现状 | 第23页 |
二、不同学校类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老师流动性评价的情况分布 | 第23-24页 |
第二节 LZ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伴交往现状 | 第24-25页 |
一、不同学校类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拥有本地朋友数量的情况分布 | 第24-25页 |
二、不同学校类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友谊质量上的情况分布 | 第25页 |
第三节 LZ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份认同现状 | 第25-27页 |
一、身份认同总体现状 | 第25页 |
二、不同学校类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身份认同上的情况分布 | 第25-26页 |
三、流入地居住时间不同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身份认同上的情况分布 | 第26-27页 |
第四节 小结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社会交往对身份认同的影响分析 | 第29-37页 |
第一节 同伴交往对身份认同的影响分析 | 第29-33页 |
一、同伴交往对身份认同的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 | 第29页 |
二、同伴交往对身份认同的影响途径 | 第29-33页 |
第二节 师生交往对身份认同的影响分析 | 第33-37页 |
一、师生交往对身份认同的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 | 第33-34页 |
二、师生交往对身份认同的影响途径 | 第34-37页 |
第四章 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份认同的社会工作介入 | 第37-43页 |
第一节 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份认同的介入实践 | 第37-40页 |
一、建设社区儿童公共服务空间,增进同伴接触 | 第37-38页 |
二、学习同伴交往技巧,提升交往能力 | 第38-39页 |
三、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,增进师生关系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 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份认同的介入思考 | 第40-43页 |
一、拓展公共服务资源 | 第40页 |
二、社区宣传,塑造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形象 | 第40页 |
三、开展家庭介入 | 第40-43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43-45页 |
附录1 | 第45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