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分则论文

涉“伪基站”相关犯罪的认定问题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引言第8-12页
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第12-18页
    1.1 案情介绍第12-15页
    1.2 争议问题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罪与非罪的区分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扰乱无线电管理秩序罪和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关系问题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诈骗罪的认定标准之争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非法经营罪的认定之争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设备升级维护人员是否属于共犯及其作用认定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6 运营商的鉴定人资格及检测报告的证据效力问题第17-18页
第二章 涉“伪基站”相关行为罪与非罪分析第18-22页
    2.1 无罪论观点第18页
    2.2 有罪论观点第18-19页
    2.3 本文观点第19-22页
第三章 涉“伪基站”相关犯罪及牵连竞合问题第22-34页
    3.1 扰乱无线电管理秩序罪和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关系问题第22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扰乱无线电管理秩序罪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扰乱无线电管理秩序罪和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的辨析第26-27页
    3.2 诈骗罪的认定标准之争第27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诈骗罪数额犯和情节犯的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诈骗罪和其他犯罪之间的关系问题第29-31页
    3.3 非法经营罪的认定之争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使用“伪基站”经营短信群发业务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使用“伪基站”经营短信群发业务行为的罪名认定第33-34页
第四章 设备升级维护人员是否属于共犯及其作用认定第34-38页
    4.1 设备升级维护行为是否属于共同犯罪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“明知”的认定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“技术帮助”的认定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设备升级维护行为是否属于共同犯罪第36-37页
    4.2 设备升级维护人员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第37-38页
第五章 运营商的鉴定人资格及检测报告的证据效力第38-43页
    5.1 证据效力概述第38-39页
    5.2 运营商的鉴定人资格第39-40页
    5.3 运营商检测报告的证据效力第40-43页
结语第43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8页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8-49页
致谢第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陆某斡旋受贿犯罪案认定的分析
下一篇:正当防卫制度在司法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