幼儿园主题墙饰审美性的研究--以昆明地区为例
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2页 |
第一节 选题价值 | 第7-8页 |
第二节 文献综述 | 第8-12页 |
第二章 幼儿园主题墙饰的审美性 | 第12-25页 |
第一节 主题墙饰在幼儿审美教育中的意义 | 第12-16页 |
一、幼儿审美教育的内涵与特质 | 第12-14页 |
二、幼儿园审美教育的功能 | 第14-16页 |
第二节 幼儿园主题墙饰创设的内涵及分类 | 第16-19页 |
一、幼儿园主题墙饰创设的审美内涵 | 第16-18页 |
二、幼儿园主题墙饰创设的分类 | 第18-19页 |
第三节 构成幼儿园主题墙饰的审美元素 | 第19-25页 |
一、色彩与构图 | 第19-22页 |
二、造型与材料 | 第22-25页 |
第三章 幼儿园主题墙饰的独特功能 | 第25-40页 |
第一节 有利于美术活动的有效开展 | 第25-31页 |
一、以情促画,提升儿童画的创造 | 第25-29页 |
(一)提升色彩美的感知 | 第26-27页 |
(二)提升造型美的构图 | 第27-28页 |
(三)提升线条美的创意 | 第28-29页 |
二、师法自然,提升幼儿手工课的质量 | 第29-31页 |
第二节 有利于亲社会行为的显现 | 第31-37页 |
一、幼儿日常行为的规范 | 第32-34页 |
二、幼儿归属和爱的需要 | 第34-35页 |
三、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| 第35-37页 |
第三节 有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 | 第37-40页 |
一、智育与德育 | 第37-38页 |
二、美育与体育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主题墙饰的主要审美误区 | 第40-54页 |
第一节 轻视幼儿的审美形式与内容 | 第40-50页 |
一、不注重内容美 | 第41-46页 |
(一)忽略互动性 | 第41-43页 |
(二)缺乏层次性 | 第43-44页 |
(三)脱离生活 | 第44-45页 |
(四)偏重理性 | 第45-46页 |
二、不注重形式美 | 第46-50页 |
(一)造型美的缺位 | 第46-49页 |
(二)艺术性的单薄 | 第49-50页 |
第二节 忽视幼儿的审美感知 | 第50-54页 |
一、欣赏主体地位不明确 | 第50-51页 |
二、情感培养的缺陷 | 第51-54页 |
第五章 主题墙饰提升审美性的思考 | 第54-87页 |
第一节 激发幼儿审美意识和创造性 | 第54-64页 |
一、幼儿为主,参与创设 | 第55-56页 |
二、内容鲜活,彰显个性 | 第56-59页 |
三、游戏墙饰,多元互动 | 第59-61页 |
四、技法多元,赋予艺术 | 第61-64页 |
第二节 尊重幼儿的认知和身心发展特点 | 第64-72页 |
一、审美敏感期的启蒙教育 | 第64-67页 |
(一)审美敏感期的分析 | 第64-65页 |
(二)启蒙教育的行为机制 | 第65-67页 |
二、不同年龄段的审美标准 | 第67-72页 |
(一)小班 | 第67-68页 |
(二)中班 | 第68-69页 |
(三)大班 | 第69-72页 |
第三节 融入传统文化和科学知识 | 第72-87页 |
一、传统文化指向 | 第72-81页 |
(一)整合“国学”知识 | 第72-75页 |
(二)注入当地文化 | 第75-81页 |
二、科学知识指向 | 第81-87页 |
(一)关注城市园的科学理念 | 第81-84页 |
(二)注重农村园的自然资源 | 第84-87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87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0-93页 |
附录 | 第93-9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98-99页 |
致谢 | 第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