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1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8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1.2.1 国外现状 | 第8-9页 |
1.2.2 国内现状 | 第9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9-10页 |
1.4 创新之处 | 第10-11页 |
第二章 小额贷款的概述 | 第11-20页 |
2.1 小额贷款概述 | 第11-13页 |
2.1.1 小额贷款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2.1.2 小额贷款的特点 | 第12页 |
2.1.3 小额贷款在金融创新中的作用 | 第12-13页 |
2.2 我国银行小额贷款的法律现状 | 第13-15页 |
2.2.1 宪法 | 第13-14页 |
2.2.2 法律 | 第14页 |
2.2.3 其他规范性文件 | 第14-15页 |
2.3 我国银行小额贷款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| 第15-20页 |
2.3.1 邮政储蓄小额贷款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5-16页 |
2.3.2 农业银行小额贷款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6-18页 |
2.3.3 我国商业银行小额贷款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| 第18-20页 |
第三章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小额贷款业务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| 第20-26页 |
3.1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小额贷款的必然性分析 | 第20-22页 |
3.1.1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小额贷款的客观必然性 | 第20-21页 |
3.1.2 国内商业银行自身业务发展的需求 | 第21-22页 |
3.2 商业银行开展小额贷款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| 第22-26页 |
3.2.1 商业银行开展小额贷款的市场分析 | 第23-24页 |
3.2.2 商业银行小额贷款的理念创新 | 第24-26页 |
第四章 国外银行小额贷款法律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6-34页 |
4.1 孟加拉国银行法律制度 | 第26-29页 |
4.1.1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运作模式 | 第27-28页 |
4.1.2 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组织结构与管理 | 第28-29页 |
4.1.3 孟加拉银行小额贷款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9页 |
4.2 美国银行小额贷款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9-32页 |
4.2.1 美国社区银行 | 第30-31页 |
4.2.2 美国银行小额贷款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| 第31-32页 |
4.3 印尼人民银行小额贷款法律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 | 第32-34页 |
4.3.1 印尼人民银行小额贷款法律制度 | 第32-33页 |
4.3.2 印尼人民银行小额贷款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 | 第33-34页 |
第五章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法律体系 | 第34-43页 |
5.1 建立商业银行小额贷款法律规定 | 第34页 |
5.2 建立健全银行风险预警机制 | 第34-35页 |
5.3 构建诚信法律体制 | 第35-36页 |
5.3.1 完善法律制度环境,切实保护银行债权 | 第35页 |
5.3.2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,加强社会诚信环境建设 | 第35-36页 |
5.3.3 转换政府职能,减少对地方金融的过多干预 | 第36页 |
5.3.4 修改完善相关政策法规 | 第36页 |
5.3.5 加强银行中介服务,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| 第36页 |
5.4 建立银行信息管理法律制度 | 第36-38页 |
5.4.1 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法律制度 | 第37页 |
5.4.2 建立信息泄露惩罚机制 | 第37页 |
5.4.3 加强风险管理,不断提高信息化建设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| 第37-38页 |
5.5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法律监管体制 | 第38-43页 |
5.5.1 建立我国商业银行的并表监管体制 | 第38-39页 |
5.5.2 建立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 | 第39-40页 |
5.5.3 统一监管标准、规范监管准则 | 第40页 |
5.5.4 建立和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、共享机制 | 第40页 |
5.5.5 健全信息披露制度,提高监管透明度 | 第40-41页 |
5.5.6 建立风险监管法律制度 | 第41页 |
5.5.7 实行激励相容的银行监管法律制度 | 第41-43页 |
结束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致谢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