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缩略词表 | 第8-9页 |
1 前言 | 第9-21页 |
1.1 禾谷镰刀菌介绍 | 第9-11页 |
1.1.1 禾谷镰刀菌生物学特征 | 第9页 |
1.1.2 小麦赤霉病 | 第9-11页 |
1.1.3 镰刀菌毒素 | 第11页 |
1.2 禾谷镰刀菌功能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| 第11-14页 |
1.3 限制酶介导整合(REMI)技术 | 第14-19页 |
1.3.1 转化方法介绍 | 第14-15页 |
1.3.2 REMI的原理和要求 | 第15-17页 |
1.3.3 REM1的发展和应用 | 第17-19页 |
1.4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19-21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30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1-23页 |
2.1.1 供试菌株与转化载体 | 第21-22页 |
2.1.2 实验作物品种 | 第22页 |
2.1.3 实验仪器 | 第22页 |
2.1.4 酶及其他主要试剂 | 第22页 |
2.1.5 培养基及试剂配方 | 第22-23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3-30页 |
2.2.1 质粒提取 | 第23-24页 |
2.2.2 转化载体的线性化及过柱回收 | 第24页 |
2.2.3 崩溃酶(Driselase)的配制 | 第24页 |
2.2.4 原生质体的制备 | 第24-25页 |
2.2.5 限制酶介导的转化(REMI)及转化方法优化 | 第25-26页 |
2.2.6 突变体库的建立及鉴定 | 第26-29页 |
2.2.7 转化子的分析 | 第29-30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0-44页 |
3.1 转化载体的提取及线性化 | 第30页 |
3.2 原生质体制备及制备条件优化 | 第30-34页 |
3.2.1 孢子的制备 | 第30-31页 |
3.2.2 缓冲液对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 | 第31页 |
3.2.3 细胞壁裂解酶种类对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3.2.4 孢子萌发时间对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3.2.5 纯化方法探索 | 第33页 |
3.2.6 再生培养基的选择 | 第33-34页 |
3.3 REMI转化方法优化 | 第34-37页 |
3.3.1 限制酶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3.2 DNA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| 第35页 |
3.3.3 载体线性化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| 第35页 |
3.3.4 载体线性化后纯化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| 第35页 |
3.3.5 倒平板前冰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| 第35-37页 |
3.4 突变体库质量鉴定 | 第37-40页 |
3.4.1 基因组DNA提取 | 第37页 |
3.4.2 PCR鉴定 | 第37-38页 |
3.4.3 Southern分析 | 第38-40页 |
3.5 转化子分析 | 第40-44页 |
3.5.1 表型筛选及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5.2 生长速度测定 | 第41页 |
3.5.3 田间接种 | 第41-44页 |
4 讨论 | 第44-47页 |
4.1 原生质体的制备及纯化 | 第44页 |
4.2 突变体库的建立和鉴定 | 第44-45页 |
4.3 转化子的筛选与分析 | 第45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