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引言 | 第13-17页 |
1 “汶川”地震两年后板房灾民生活质量的评估 | 第17-27页 |
·前言 | 第17页 |
·对象和方法 | 第17-19页 |
·对象 | 第17-18页 |
·调查方法 | 第18页 |
·调查内容 | 第18-19页 |
·统计处理 | 第19页 |
·结果 | 第19-24页 |
·板房灾民生活质量与常模的比较 | 第19-20页 |
·板房灾民个体特征与生活质量概况 | 第20-21页 |
·板房灾民睡眠质量、心理应激概况 | 第21-22页 |
·板房灾民生活质量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生活质量影响因素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讨论 | 第24-26页 |
·结论 | 第26-27页 |
2 “汶川”地震三年后地震亲历者心理应激状况的评估 | 第27-37页 |
·前言 | 第27页 |
·对象和方法 | 第27-30页 |
·对象 | 第27-29页 |
·调查方法 | 第29页 |
·调查内容 | 第29页 |
·统计处理 | 第29-30页 |
·结果 | 第30-32页 |
·2011 年与 2010 年地震亲历者的 PTSD 阳性率的比较 | 第30页 |
·不同个体特征 PTSD 阳性情况 | 第30-31页 |
·PTSD 阳性者不同症状出现频率 | 第31-32页 |
·PTSD 影响因素的 Logistic 回归分析 | 第32页 |
·讨论 | 第32-35页 |
·结论 | 第35-37页 |
3 “汶川”地震后板房灾民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的跟踪调查 | 第37-47页 |
·前言 | 第37页 |
·对象和方法 | 第37-40页 |
·对象 | 第37-39页 |
·调查工具 | 第39页 |
·质量控制 | 第39页 |
·统计处理 | 第39-40页 |
·结果 | 第40-43页 |
·板房灾民生活质量变化概况 | 第40页 |
·板房灾民 PTSD 阳性率的变化概况 | 第40页 |
·板房灾民睡眠质量概况 | 第40-41页 |
·板房灾民常发疾病及困扰问题 | 第41页 |
·板房灾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状况 | 第41-42页 |
·板房灾民社区卫生服务利用和体检情况 | 第42-43页 |
·讨论 | 第43-45页 |
·结论 | 第45-47页 |
4 护理应对策略 | 第47-51页 |
·预防 PTSD 的发生和加重 | 第47-48页 |
·长期动态监测地震亲历者的心理应激水平以及变化状况 | 第47页 |
·开展社区心理护理 | 第47-48页 |
·促进家庭和社会支持 | 第48页 |
·鼓励患者参加心理咨询治疗 | 第48页 |
·提高地震亲历者睡眠质量 | 第48-49页 |
·帮助地震亲历者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睡眠习惯 | 第48-49页 |
·协助社区地震亲历者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| 第49页 |
·排出地震亲历者因心理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 | 第49页 |
·合理使用安眠药物 | 第49页 |
·开展针对性的公共卫生服务 | 第49-50页 |
·针对地震亲历者的常见疾病开展相应的护理应对策略 | 第49-50页 |
·针对社区地震亲历者的困扰问题开展相应的护理应对策略 | 第50页 |
·针对地震亲历者的健康需求开展相应的护理应对策略 | 第50页 |
·落实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5页 |
文献综述 | 第55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9页 |
附录 A 研究一问卷 | 第69-75页 |
附录 B 研究二问卷 | 第75-77页 |
附录 C 研究三问卷 | 第77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5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情况 | 第85-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