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页 |
| 引言 | 第8-12页 |
| 第1章 “不肖子”形象的类型及性格特征 | 第12-21页 |
| 1.1 富裕家庭的“寄生儿” | 第12-15页 |
| 1.2 传统文化的“优秀儿” | 第15-18页 |
| 1.3 畸形文明的“病态儿” | 第18-20页 |
| 1.4 “不肖子”的性格特征 | 第20-21页 |
| 第2章 文学形象带来的思考:“不肖子”的成因探析 | 第21-29页 |
| 2.1“不肖子”形成的时代背景 | 第21-23页 |
| 2.2 传统文化的消极因素:“不肖子”形成的温床 | 第23-25页 |
| 2.3 大家族的出身背景:“不肖子”成因的客观因素 | 第25-29页 |
| 第3章 现代作家塑造“不肖子”形象的动因探析 | 第29-37页 |
| 3.1 现代作家的批判意识 | 第29-32页 |
| 3.2 现代作家的爱恋情结 | 第32-34页 |
| 3.3 现代作家的内省意识 | 第34-37页 |
| 第4章 “不肖子”形象的悲剧性 | 第37-49页 |
| 4.1 “不肖子”悲剧的类型和特点 | 第37-44页 |
| 4.1.1 “无用的人”的悲剧 | 第37-39页 |
| 4.1.2 受难人的悲剧 | 第39-42页 |
| 4.1.3 孤独者的悲剧 | 第42-44页 |
| 4.2 “不肖子”形象的价值和意义 | 第44-49页 |
| 结语 | 第49-5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0-53页 |
| 致谢 | 第53-54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文章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