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9-12页 |
一、引言 | 第12-28页 |
(一)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2-16页 |
1. 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2. 研究意义 | 第14-16页 |
(二)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| 第16-25页 |
1.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6-20页 |
2.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| 第20-24页 |
3.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价 | 第24-25页 |
(三) 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 | 第25-27页 |
1. 研究框架 | 第25-26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26-27页 |
(四) 研究重点、难点和创新点 | 第27-28页 |
1. 研究重点 | 第27页 |
2. 研究难点 | 第27页 |
3. 研究的创新点 | 第27-28页 |
二、相关概念界定及治理理论 | 第28-55页 |
(一)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28-44页 |
1. 社区和城市社区 | 第28-31页 |
2. 社会组织及其相关概念的辨析 | 第31-36页 |
3. 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及其特征和分类 | 第36-44页 |
(二) 治理理论及社区治理 | 第44-55页 |
1. 治理及治理理论 | 第44-47页 |
2. 治理理论兴起的背景 | 第47-50页 |
3. 社区治理 | 第50-51页 |
4. 社区治理结构 | 第51-55页 |
三、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动力及机遇 | 第55-80页 |
(一) 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| 第55-63页 |
1. 丰富了有关治理的理论 | 第55-60页 |
2. 对社区建设的积极作用 | 第60-63页 |
(二) 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现状 | 第63-72页 |
1. 组织增长速度减缓 | 第63-65页 |
2. 社会团体与其他类型组织的增速差距明显扩大 | 第65-67页 |
3. 组织中民办非企业单位数量增长较快 | 第67-70页 |
4. 组织地位和质量不断提高 | 第70-72页 |
(三) 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动力 | 第72-74页 |
1. 组织发展的理论基础 | 第72-73页 |
2. 组织发展的实践动力 | 第73-74页 |
(四) 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机遇 | 第74-80页 |
1. 组织成为社会管理的重要主体 | 第74-75页 |
2. 组织的发展管理体制取得突破 | 第75-77页 |
3. 组织的运行机制得到改善 | 第77-80页 |
四、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案例研究——以昆明 WH 区三个街道社区为例 | 第80-93页 |
(一) 昆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有关政策和发展概况 | 第80-85页 |
1. 有关政策 | 第80-81页 |
2. 发展概况 | 第81-85页 |
(二) WH 区三个街道的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基本情况 | 第85-93页 |
1. 街道社区及其组织概况 | 第85-86页 |
2. 三个街道办辖区内组织的实际运作 | 第86-93页 |
五、WH 区三个街道的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| 第93-110页 |
(一) 三个街道的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 | 第93-102页 |
1. 组织环境分析 | 第93-99页 |
2. 组织自身分析 | 第99-102页 |
(二) 三个街道的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102-110页 |
1. 组织内部原因 | 第102-105页 |
2. 组织外部原因 | 第105-110页 |
六、促进我国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对策 | 第110-154页 |
(一) 政府要为城市社区社会组织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| 第110-115页 |
1. 加强对组织的领导 | 第110-111页 |
2. 完善组织发展的政策法规 | 第111-114页 |
3. 建立并加强政府与组织的合作关系 | 第114-115页 |
(二) 统筹制定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分类发展规划 | 第115-118页 |
1. 制定组织发展规划 | 第115-116页 |
2. 对组织进行优化整合 | 第116页 |
3. 对组织实行分类管理 | 第116-118页 |
(三) 建立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运行机制 | 第118-127页 |
1. 规范组织运行机制 | 第118-119页 |
2. 强化组织筹募资金机制 | 第119-123页 |
3. 深化组织竞争机制 | 第123-125页 |
4. 建立组织监督机制 | 第125-127页 |
(四) 积极营造城市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| 第127-133页 |
1. 提高组织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| 第127-128页 |
2. 建立培育组织的孵化器 | 第128-133页 |
3. 加强组织交流合作 | 第133页 |
(五) 积极支持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 | 第133-135页 |
1. 制定税收财务人事等方面的优惠制度 | 第133-135页 |
2. 提供较为宽松的活动场所和设备 | 第135页 |
3. 拓展政府向组织购买服务的途径 | 第135页 |
(六) 着力增强城市社区社会组织自身的发展能力 | 第135-147页 |
1. 加强组织公信力建设 | 第135-143页 |
2. 加强组织自身能力建设 | 第143-144页 |
3. 发展壮大社区工作者队伍 | 第144-147页 |
(七) 增强城市社区社会组织成员 的社区意识 | 第147-154页 |
1. 培育和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 | 第147-149页 |
2. 鼓励社区精英带动普通社区居民参与组织 | 第149-150页 |
3. 建立多元化的组织 | 第150-151页 |
4. 丰富社区居民的参与途径 | 第151-154页 |
结语 | 第154-1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5-161页 |
致谢 | 第161-162页 |
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的学术成果 | 第1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