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实践研究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课题研究背景、现状及意义 | 第10-18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课题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一、 国外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二、 国内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第三节 课题研究步骤及方法 | 第14-16页 |
一、 课题研究步骤 | 第14-15页 |
二、 课题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第四节 课题研究意义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基础 | 第18-26页 |
第一节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 | 第18-24页 |
一、 课堂的概念 | 第19页 |
二、 课堂教学的概念 | 第19-21页 |
三、 有效教学的概念 | 第21-24页 |
第二节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策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4-26页 |
一、 人本主义理论 | 第24页 |
二、 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 | 第24-25页 |
三、 多元智能理论 | 第25页 |
四、 “最近发展区”理论 | 第25-26页 |
第三章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建构 | 第26-70页 |
第一节 教学无效和低效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26-30页 |
一、 教师原因 | 第27-28页 |
二、 教材原因 | 第28页 |
三、 学生自身原因 | 第28-29页 |
四、 教学过程原因 | 第29页 |
五、 教学环境原因 | 第29页 |
六、 课堂评价原因 | 第29-30页 |
第二节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设计 | 第30-34页 |
一、 有效课堂教学设计理念 | 第30-31页 |
二、 有效课堂教学设计依据 | 第31-32页 |
三、 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原则 | 第32-34页 |
第三节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建构 | 第34-40页 |
一、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模式建构 | 第34-37页 |
二、 化学概念和化学理论知识教学模式建构 | 第37-38页 |
三、 化学计算知识教学模式建构 | 第38-39页 |
四、 实验课教学模式建构 | 第39-40页 |
五、 复习课 | 第40页 |
六、 讲评课 | 第40页 |
第四节 高中化学有效课堂教学实施 | 第40-70页 |
一、 教学案例 1——气体摩尔体积 | 第42-58页 |
二、 教学案例 2——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 | 第58-70页 |
第四章 提高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 | 第70-79页 |
第一节 实践目的和方法 | 第70页 |
一、 实践目的 | 第70页 |
二、 实践方法 | 第70页 |
第二节 实践对象和时间 | 第70-71页 |
一、 实践对象 | 第70-71页 |
二、 实践时间 | 第71页 |
三、 实践研究的变因 | 第71页 |
第三节 实践的分析研究 | 第71-79页 |
一、 对学生成绩的分析研究 | 第71-73页 |
二、 对学生问卷调查的分析研究 | 第73-79页 |
结束语 | 第79-8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0-82页 |
附录一 | 第82-84页 |
附录二 | 第84-86页 |
附录三 | 第86-9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90-91页 |
致谢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