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伦理学(道德哲学)论文--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--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--道德与科学技术论文

马克思的科技伦理观及其当代启示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1 绪论第8-13页
    1.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第8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1.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、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11-13页
2 马克思科技伦理观的思想来源及产生的社会背景第13-22页
    2.1 西方古代科技伦理思想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探讨了科技与道德的关系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提出科技道德准则第13-14页
    2.2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科技伦理思想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抨击封建教会与宗教道德,为科技发展扫除思想障碍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反对迷信权威,赞成自由和怀疑的精神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重视科学的功能和科学家的责任第16页
    2.3 近代科技伦理思想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科技道德在与宗教道德的斗争里获得了胜利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剖析科技与道德的关系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提出求实精神、创新精神、献身精神等科学精神第18页
    2.4 马克思科技伦理观产生的社会背景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科学技术发展背景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背景第20-22页
3 马克思科技伦理观的文本梳理及主要内容第22-40页
    3.1 马克思主要文本中科技伦理思想的梳理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《1844 年经济学——哲学手稿》中蕴含的科技伦理观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《德意志意识形态》科技伦理观的阐释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《资本论》中的科技伦理观第24-25页
    3.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引起的科技伦理问题以及解决途径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科技异化和人的异化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导致科技异化和人的异化的原因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解决异化的根本途径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第28-30页
    3.3 科学技术的双重作用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科学技术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第32-33页
    3.4 科学技术和道德的辩证关系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道德的发展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道德对科技发展的反作用第34-35页
    3.5 科技活动的伦理准则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求真原则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为人类服务第36-37页
    3.6 科学家科技道德的主要规范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6.1 献身科学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2 科技创新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6.3 团结协作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6.4 谦虚勤奋第39-40页
4 马克思科技伦理观的特点及其当代启示第40-47页
    4.1 马克思科技伦理观的主要特点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思想的系统整体性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蕴含丰富的历史辩证法第41-42页
    4.2 马克思科技伦理观的当代启示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要坚持以人为本,注重科技人性化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要坚持科学的全面可持续发展,建设和谐世界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要加强科技伦理观教育,树立科学家的职业道德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要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,建设中国特色科技伦理观第45-47页
5 结语第47-48页
致谢第48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2页
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第52页

论文共5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丹参素衍生物的结构修饰及其初步活性研究
下一篇:《道连·格雷画像》中的尼采式悲剧美学阐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