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4-18页 |
1.2.1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4-16页 |
1.2.2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6-18页 |
1.2.3 文献评述 | 第18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3.1 课题研究思路 | 第18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4 论文可能的创新性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求的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 | 第20-27页 |
2.1 核心概念界定 | 第20-22页 |
2.1.1 职业生涯 | 第20页 |
2.1.2 职业生涯规划 | 第20-21页 |
2.1.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| 第21-22页 |
2.1.4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| 第22页 |
2.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要内容 | 第22-24页 |
2.2.1 宏观层面 | 第22-23页 |
2.2.2 微观层面 | 第23-24页 |
2.3 核心理论 | 第24-27页 |
2.3.1 人力资本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3.2 需求理论 | 第25-27页 |
第3章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求现状及特点分析 | 第27-38页 |
3.1 问卷设计与样本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1.1 问卷设计 | 第27页 |
3.1.2 样本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2 调查对象的简介 | 第29页 |
3.3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求现状分析 | 第29-34页 |
3.3.1 部分本科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| 第29-30页 |
3.3.2 参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| 第30-32页 |
3.3.3 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化师资需求强烈 | 第32-33页 |
3.3.4 对接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最佳阶段认识趋同 | 第33-34页 |
3.4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求特点分析 | 第34-38页 |
3.4.1 各年级本科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形式需求多元化 | 第34-35页 |
3.4.2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内容需求阶段性特征明显 | 第35-36页 |
3.4.3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求动机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标一致 | 第36-38页 |
第4章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8-43页 |
4.1 个人因素分析 | 第39-40页 |
4.1.1 大学生个人对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清晰程度影响需求 | 第39页 |
4.1.2 个人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兴趣影响需求 | 第39-40页 |
4.1.3 个人预期收益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求 | 第40页 |
4.1.4 个人时间、精力因素影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 | 第40页 |
4.2 高校因素分析 | 第40-41页 |
4.2.1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质量水平影响需求 | 第40-41页 |
4.2.2 校园文化氛围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求 | 第41页 |
4.3 社会因素分析 | 第41-43页 |
4.3.1 宏观就业形势影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需求 | 第41-42页 |
4.3.2 社会用人标准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求 | 第42-43页 |
第5章 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求实效性分析 | 第43-61页 |
5.1 前提假定 | 第43页 |
5.2 本章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43页 |
5.3 本论文提取的职业生涯发展需求能力因素 | 第43-44页 |
5.4 量表信度与效度分析 | 第44-45页 |
5.5 因子分析 | 第45-61页 |
5.5.1 因子分析前提验证 | 第45-46页 |
5.5.2 指标变量的设定 | 第46页 |
5.5.3 主成分提取 | 第46-53页 |
5.5.4 主成分因子解释 | 第53-55页 |
5.5.5 因子得分 | 第55-59页 |
5.5.6 因子结论分析 | 第59-61页 |
第6章 关于满足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需求对策建议 | 第61-70页 |
6.1 加强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程度 | 第61-63页 |
6.1.1 加强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“四个到位”建设 | 第61-63页 |
6.1.2 加强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宣传力度 | 第63页 |
6.2 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体系 | 第63-66页 |
6.2.1 制定“四化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教学体系 | 第63-64页 |
6.2.2 构建系统、全面、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内容体系 | 第64-65页 |
6.2.3 创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堂教学方式 | 第65-66页 |
6.2.4 丰富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网络资源 | 第66页 |
6.3 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个性化指导服务及支持课外实践活动 | 第66-70页 |
6.3.1 加强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 | 第66-67页 |
6.3.2 丰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外活动 | 第67-68页 |
6.3.3 重视和支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 | 第68-70页 |
结论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附录 | 第76-8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