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—非洲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1 前言 | 第12-22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1.2 理论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1.3 实践意义 | 第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4-19页 |
1.2.1 国外产业内贸易研究 | 第14-17页 |
1.2.2 国内产业内贸易研究 | 第17-19页 |
1.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9-20页 |
1.4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1.5 创新与不足 | 第21-22页 |
1.5.1 本文创新点 | 第21页 |
1.5.2 本文不足之处 | 第21-22页 |
2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2-33页 |
2.1 产业内贸易相关理论 | 第22-27页 |
2.1.1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| 第22-25页 |
2.1.2 产业内贸易的分类 | 第25-27页 |
2.2 农产品 | 第27-29页 |
2.2.1 农产品的概念 | 第27-28页 |
2.2.2 农产品分类标准的选定 | 第28-29页 |
2.3 本文研究对象界定 | 第29-30页 |
2.4 产业内贸易的计量指标 | 第30-33页 |
3 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结构分析 | 第33-45页 |
3.1 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背景结构分析 | 第33-37页 |
3.1.1 中国与非洲总体贸易结构 | 第33-36页 |
3.1.2 中国对非洲进出口商品结构 | 第36-37页 |
3.2 中国对非洲农产品贸易整体结构分析 | 第37-39页 |
3.3 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地区结构分析 | 第39-42页 |
3.4 中国与非洲农产品贸易章目结构分析 | 第42-45页 |
4 中国—非洲农产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| 第45-51页 |
4.1 按国别测算产业内贸易指数 | 第45-47页 |
4.1.1 格鲁贝尔-劳埃德指数分析 | 第45-46页 |
4.1.2 测算结果的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2 按农产品章目测算产业内贸易指数 | 第47-48页 |
4.2.1 格鲁贝尔-劳埃德指数分析 | 第47-48页 |
4.2.2 测算结果的分析 | 第48页 |
4.3 G-H-M 测算法 | 第48-51页 |
4.3.1 G-H-M 测量方法与数据测算 | 第48-49页 |
4.3.2 测算结果的分析 | 第49-51页 |
5 中国—非洲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| 第51-55页 |
5.1 解释变量的选择 | 第51-53页 |
5.2 模型的设定 | 第53页 |
5.3 实证分析 | 第53-55页 |
6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| 第55-58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55页 |
6.2 促进中国—非洲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对策建议 | 第55-58页 |
6.2.1 优化市场结构,促进一体化发展 | 第55-56页 |
6.2.2 提高产品差异性,着力发展经济 | 第56页 |
6.2.3 完善贸易政策,创造产业竞争优势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62-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