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缩略词表 | 第9-10页 |
1 文献综述 | 第10-21页 |
1.1 马铃薯的重要性 | 第10页 |
1.2 植物抗病基因的研究 | 第10-12页 |
1.2.1 植物抗病基因的的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2.2 植物抗病基因结构域分析 | 第10-12页 |
1.3 马铃薯Y病毒及其抗性基因的进展 | 第12-16页 |
1.3.1 马铃薯Y病毒的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1.3.2 病毒抗病相关基因作用机理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3.3 目前马铃薯中已定位的PVY抗病基因 | 第15-16页 |
1.3.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6页 |
1.4 定位阶段常用的定位策略 | 第16-18页 |
1.5 定位阶段常用的分子标记 | 第18-21页 |
1.5.1 早期常用的分子标记 | 第18页 |
1.5.2 目前常用的分子标记 | 第18-19页 |
1.5.3 分子标记在育种的应用 | 第19-21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28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1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1-28页 |
2.2.1 马铃薯实生籽处理 | 第21页 |
2.2.2 植株的表型鉴定 | 第21-23页 |
2.2.3 Rychc基因的初定位基础 | 第23页 |
2.2.4 Rychc基因的精细定位 | 第23-24页 |
2.2.5 马铃薯基因组DNA小量提取(shorty buffer法) | 第24页 |
2.2.6 PCR扩增 | 第24-25页 |
2.2.7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(PAGE) | 第25-26页 |
2.2.8 扩增产物的回收与测序 | 第26-28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28-41页 |
3.1 Rychc基因的初定位 | 第28-29页 |
3.1.1 初定位区间的确定 | 第28页 |
3.1.2 初定位区间的修正 | 第28-29页 |
3.2 Rychc基因左侧标记开发 | 第29-31页 |
3.2.1 左端标记M4 | 第29-30页 |
3.2.2 标记M4扩增产物的验证 | 第30-31页 |
3.3 重组单株的筛选 | 第31-32页 |
3.3.1 利用M4和M32筛选重组单株 | 第31-32页 |
3.3.2 重组子单株的表型鉴定 | 第32页 |
3.4 初定位区段内开发新标记进行精细定位 | 第32-36页 |
3.4.1 初定位区段内开发新标记 | 第32-33页 |
3.4.2 特异性引物扩增群体后代和重组子植株 | 第33-36页 |
3.5 Rychc基因的精细定位 | 第36-40页 |
3.5.1 精细定位区间的确定 | 第36-37页 |
3.5.2 左侧标记M2526-2的扩增产物验证 | 第37-38页 |
3.5.3 右侧标记M48-6的扩增产物验证 | 第38-40页 |
3.6 精细定位区段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40-41页 |
4 讨论 | 第41-44页 |
4.1 作图群体和分子标记的选择 | 第41页 |
4.2 表型鉴定的重要性 | 第41-42页 |
4.3 基因型鉴定的重要性 | 第42页 |
4.4 利用BSA法建池和开发新标记 | 第42-43页 |
4.5 在精细定位区间内筛选重组子困难的原因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52页 |
附录1 1078份材料的重组子筛选结果 | 第52-60页 |
附录2 M4,M2526-2和M48-6的扩增序列 | 第60-62页 |
致谢 | 第62页 |